方正南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邓大人品性高洁,在泗洲为官近三载,官声响亮、政绩斐然,相爷慧眼识人,老朽也是十分佩服的。这一次,邓大人为家人所牵连蒙冤入狱,老朽与慕容先生甚为挂念,想法设法为大人脱罪,可惜,力有不逮,实在惭愧。”
邓祖扬感激地拱手道:“两位先生千万不要这么说,邓某糊涂,铸成这样的大错,愧对官家的重用、相爷的提拔,愧对泗洲百姓,两位先生如此夸奖,邓某真要惭愧的无地自容了。”
慕容求醉眯着眼睛一旁观察他的神色,这时把腿一拍,怒容满面地道:“可恨!着实可恨!邓大人,不瞒你说,以你罪责,不过是个玩忽职守罢了,本不算什么大罪,再加上你在泗洲一向洁身自好,这一次是你的家人为恶,却不是拿住了你的什么把柄,我们二人本以为要救你脱难易如反掌,谁晓得……宦海仕途,险恶重重、险恶重重啊!”
邓祖扬一呆,急忙问道:“慕容先生此言因何而发?”
慕容求醉似觉失言,连忙摇头一笑:“喔,没什么,没什么,老夫只是见大人被拘禁至今不得释放,心中愤懑,所以才有此愤慨之言,邓大人不要多心。”
这样一说,邓祖扬更是满腹疑窦,跳下榻来扯住他道:“慕容先生不要诳我,还请实言相告,莫非……其中还有甚么内情?”
“这……这这……”慕容求醉满脸为难之色,一旁方正南忍不住道:“就告诉了邓大人又如何,反正明日钦差御使就到,用不了几时,邓大人也会一切了然。”
“正是,正是。”邓祖扬是个憨厚忠直的书生,一听这话连连点头:“方先生说的是,两位先生若知什么内幕,且不涉及必须对犯官有所隐瞒的话,还望不吝相告。”
慕容求醉捻着胡须沉吟半晌,拳掌一击,说道:“罢了,那老朽就说与你听。”他抬起头来,直视着邓祖扬道:“邓大人,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次开封粮草短缺之严重,实是前所未有之事,官家十分惊怒,对此事万分的重视。”
邓祖扬颔首道:“朝廷虽未明言,可是观朝廷前所未有的大阵仗,下官也猜得出几分。”
慕容求醉道:“这就是了,正因如此,邓大人这桩案子若是放在寻常时候,十有八九是要贬斥流放的,如果有相爷从中斡旋,说不定还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迁地为官也就是了。可是这一遭却不同,因着开封断粮,火烧眉睫,一切与之相关事宜,唯有从重办理,泗洲府在邓大人治下,邓大人受亲眷蒙蔽,竟尔使泗洲一地官吏、粮绅勾结一气与朝廷作对,致使魏王在此耗时良久,不管是为了以正国法,还是儆戒天下官吏粮绅,这件案子都是一定会从重从严从快处治的。邓大人的性命……”
他不忍再说下去,轻轻扭转了头沉默不语。
邓祖扬沉默半晌,忽然一笑,说道:“下官每日关在舱中,思来想去,也想过种种可能。杀头之罪,下官也想过,只是没有想到,真的会有这样严重的惩罚。罢了,邓某不会怨天尤人,泗洲不知多少人家被我那亲眷祸害得家破人亡,我这父母官难辞其咎;朝廷重用邓某,邓某食朝廷俸禄,却不曾做下一件对朝廷、对社稷、对百姓有益的事,愧对朝廷、愧对子民,枉读了这许多年的圣贤书啊。如果用邓某的头颅,用警惕天下官吏,能警慑那些贪利不法的粮绅,让他们好生配合朝廷,妥善解决了开封断粮之事……”
邓祖扬苦涩地一笑,说道:“那就算是……邓某做这泗洲知府以来,为朝廷做下的唯一一件有益之事吧。”
“邓大人……”慕容求醉听得为之动容,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半晌,目中才蕴着泪光,哽咽道:“邓大人,不是老朽不肯救你,实不相瞒,邓大人一出事,老朽和方先生就连夜修书遣人快马递进京去,禀知相爷,求相爷援手。可是谁知……”
他摇了摇头,一旁方正南接口道:“可是谁知……谁知程羽杨浩他们那班南衙走狗也已将此事快报京师,晋王得讯如获至宝,欲借此事指摘相爷荐人有误、识人不明,他借着开封粮危倚难自重,趁机向相爷发难,相爷为了维护邓大人,现在自陷危局,饱受晋王一党攻击。”
邓祖扬听得又是感动又是惶恐,急忙问道:“相爷如今怎样?下官昏庸,想不到竟连累了相爷,唉!下官素知南衙与相府不和,如今南衙府尹又晋了王爵,威势比往昔更加了得,恐怕……恐怕不是好相与。”
“是啊,”慕容求醉道:“如今程羽等人正到处搜罗罪证,希冀以此事把相爷牵连进来,他们打着查办邓大人一案的幌子,不断扩大查索范围,到处搜罗所谓证据,我们眼睁睁看着,却是无计可施。”
邓祖扬惊怒道:“这是邓某的罪责,与相爷有何相干?他们怎能牵扯到相爷头上去?”
方正南冷笑道:“邓大人忘了他们是什么出身了?他们可是在南衙做了多年的刑狱提点刑律押司,刀笔功夫可以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此案一日不结,他们想炮制些罪证出来还不容易?不需要直接与相爷牵连,只消有所暗示,相爷的处境就更加不妙了,何况,他们还可以向人诱供,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呀。”
邓祖扬削瘦的脸庞涨得通红,他在室中疾走两圈,忽地站住脚步,转身面向慕容求醉两人,脸上露出安详的笑容:“两位先生不用过于担心,相爷从政多年,素受官家信重,不会轻易被人扳倒的。至这这泗洲一案,很快就会了结,所有的罪责都会有人承担,他们也没有理由再查下去的。”
慕容求醉讶然站起,问道:“邓大人此言据何而发?”
邓祖扬笑而不答,转首他顾,沉声道:“两位先生回京之后,请代邓某向恩相一言,就说……学生十分感念恩相的提擢之恩,学生愚顽糊涂,辜负了恩相的栽培之恩,今生无以为报,来世结草衔环!”
ps:求推荐票!
ps:求月票推荐!,!
好人,这一切还不都是你造成的?如果不是你,我姨丈如今还是泗洲知府,我们刘家又怎会造此大劫?”
杨浩默然半晌,长叹道:“刘忠……”
“怎么?”
“你已经不可救药,活着真的是浪费粮食,你是该死了!”
重新回到阳光下,杨浩和邓秀儿的眼睛同时眯了起来。
站在灿烂明媚的阳光下,杨浩有种刚从丑陋肮脏的地狱回到人间的感觉,那炎热也不那么讨厌了。略略适应了一下刺眼的阳光,他转身看向一旁的邓秀儿,邓秀儿脸色苍白,一双大眼中眸子完全失去了光彩,就那么痴痴地站在那儿,仿佛一具没有生气的瓷娃娃。
杨浩不忍多看,转过脸去道:“邓姑娘,明天,朝廷派来缉查此案的钦差御使就要到泗洲了,本官交接清楚就要继续南下,你是个孝女,可是有些事不是你能左右的,该做的你已经做了,做错了的终究要付出代价,不要继续奔波了,邓知府毕竟是受蒙蔽的,我想朝廷会酌情处治的,未必就有杀身之虞。”
邓秀儿慢慢转过身,痴痴问道:“你想?如果你猜测错误呢?那是我爹爹的性命呀……”
杨浩叹道:“你那班亲戚都让铜钱熏黑了心,根本不想救他性命,奈何?”
邓秀儿喃喃地道:“有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她双眼一亮,突然一把扯住杨浩衣袖,雀跃道:“杨院使,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杨浩动容道:“你想到甚么了?”
邓秀儿激动的语无伦次:“他们陷我爹爹于不义,如今又袖手不理,我明知那钱财是他们贪墨了去,却是无凭无据,原因就是,根本没有帐目可查,没有什么追究他们的依据。可是……可是要对付他们也并非全无办法,只要大人肯相助,我们就能以乱制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杨浩奇道:“如何以乱治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邓秀儿兴奋地道:“似周家十余代的粮绅,家中自有规矩,帐目严密,做不得手脚。可是我刘家这些亲戚不同,他们原本俱都没读过多少书的,做生意又是巧取豪夺、强买强卖,根本没个正经营生,哪里需要什么详尽准确的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