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又问:“臣见了魏王千岁,告诉他皇帝驾崩,弑君者乃官家胞弟晋王千岁,魏王殿下就一定会相信为臣?”
永庆吃吃地道:“这……这个倒是好办,皇兄识得我的笔迹……”
杨浩不接她的话碴儿,再问:“魏王千岁纵是相信了为臣,可那时晋王千岁已然登基称帝,魏王从未领过兵,在军中并无威望,他要统兵回师,讨伐新君,军中众将、十万禁军,就一定会追随魏王么?”
永庆又是一呆,结结巴巴地问道:“杨……杨大人,那……那你说该怎生是好?”
杨浩摇了摇头,默然不语。
木已成舟,一个是随赵匡胤打天下,又做了十年开封府尹,早就着意结交文武百官,势力盘根错节的晋王,一个是初出茅庐、根基几等于无的毛头小子,再加上赵光义马上就要称帝,而皇长子连皇储的身份都没有,白痴都知道会选择谁,瞎子都知道他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他的头摇了三下,永庆公主的脸颊已苍白如纸,离那箱口也远了些。杨浩却突地眼前一亮,陡然想起一件事来,一下子连心都跳得快了起来。
他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臣……有办法把消息传递给魏王千岁,至于魏王能否调动三军讨伐贰臣,臣却没有把握。”
永庆公主激动之下,忘形地抓住了他放在洞口的手:“那就成,那就成,你说,要怎么做?”
杨浩轻轻抽回手,目光闪动,徐徐说道:“臣的意思,当稳妥行事,先探明三军意志,若三军拥戴,愿随魏王挥师讨逆,那就不妨拼上一拼,若三军不肯事魏王,那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事机没有泄露,公主和娘娘、魏王等也不致有杀身之祸,可以暂时隐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永庆公主忙不迭地道:“大人所思所虑,自然比永庆周详。还请大人教我,永庆该怎么做?”
杨浩缓缓道:“公主……须答应臣三件事。”
永庆公主急道:“你说,你说,漫说三件事,就是一万件事,我也答应你。”
杨浩道:“第一,要请皇后娘娘拟一封讨逆檄文,这一封檄文,非只言与魏王一人的,乃是号召全国军民讨伐叛逆,须用皇后玺印,方可为证,取信天下。”
“这个使得,娘娘与爹爹恩义深重,恨不得随爹爹而去,只为顾虑我兄妹安危,她才忍辱负重,隐忍不发,大人若肯相助,娘娘一定会应允的。”
“第二件事,还请公主亲笔写一封家书,专门写与魏王的,言明先帝遇害经过和你们在京中的处境,臣会把这封信先交予魏王,请其决断。毕竟,如果魏王挥师伐逆,娘娘和公主在京中的安危就很难保证,到底如何决断,还得请皇长子决定。”
永庆重重地一点头:“这没问题,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永庆的个人安危又算得了甚么?何况,大哥一旦举报,他更不会轻易对我们下毒手的,其中利害,大哥一定也会想的明白。”
杨浩点点头道:“这第三件事么,就事关为臣了,这件事,就要着落在公主身上了。”
“我?”
永庆酥胸一挺,脸蛋向洞口凑近了些,毅然道:“你说,无论什么事,我都肯做!”,!
p;“上边再高一些,多搭几条白绫,门口得宽一些,要抬先帝棺椁出来的,别刮着。”
杨浩卖力地指挥着,一瘸一拐地来来去去,身旁倒也没人靠近。
“哎,那口箱子放下,让本官歇歇脚儿。”
杨浩忽地看见两个匠人抬了口箱子过来,连忙招呼一声,令他们把箱子放下,把人赶到一边,一屁股坐上去,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他一边看着匠人们搭棚,时不时的还要高声指点几句。碗儿看得没趣,便依着殿柱,在阶石上坐了下来。
“你……你让开些!”
杨浩突然觉得屁股被人用手指戳了一下,不由一惊,赶紧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了挪,只见箱盖上露出一尺见方的一个小洞,一只小手缩了回去,然后凑上来一张俏脸。
杨浩只低头看了一眼,就继续抬头看着前方,以手抚唇,做着沉吟姿态,低声问道:“公主,有何要事与杨某相唔,还要做得如此隐秘?”
永庆公主没好气地道:“本公主自然有不得不小心的理由,可你……你似乎比本公主还要小心,这是……这是搞的什么名堂?”
杨浩哪能说出自己现在是整个宫廷里最受关注的人物,他干笑一声道:“臣也有臣不得已的苦衷,公主有话请快些讲。”
永庆公主平抑了一下呼吸,沉声道:“大鸿胪本霸州一百姓,如此年纪,两年时光,便位列九卿,堪称本朝第一人,不知大鸿胪食君俸禄,可肯忠君之事么?”
杨浩听了这句场面话,心里嗵地便是一声跳,可是这种问话,根本就没有第二个回答,只得硬着头皮道:“公主,臣虽武人出身,没有读过多少书,却也识得君臣大义。君义为仁,臣义为忠,父义为慈,子义为孝,人伦五常,君臣忠义为先,臣蒙皇恩,破格擢拔,始有今日成就,岂会不感念君恩、效忠朝廷?”
永庆公主目中盈起了泪光,低声道:“好,那我问你,现在如果有人不忠不义、弑君犯上,你大鸿胪该当如何?”
“莫名其妙的,公主怎么会问出这句话来,难道……”
永庆公主见他不语,声音都发起颤来:“你大鸿胪……该当如何?”
杨浩垂下头,低声道:“臣自当竭尽所能,维持朝廷纲纪。”
永庆紧追了一句:“如果那人……那人如今只手遮天,一言可令人生、一言可令人死呢?”
杨浩把心一横,说道:“皇恩浩荡,方有今日之杨浩,臣纵粉身碎骨,亦不能仰酬皇恩于万一,大义当前,若有乱臣贼子欺君犯上,臣自当以身报效,纵死无悔。”
“好!”
永庆公主应了一声,箱子上露出的那张面孔已是挂满泪痕:“大鸿胪,我父皇暴卒,实为奸人所害,这奸人如今已篡夺国之宝器,即将登上至尊宝座。永庆走投无路,今求助于大鸿胪身前,大鸿胪,你能尽臣之忠义本份,为国除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