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师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自夸的人。
对自家孩子也没有这么卖力的夸赞过。
但崔秀是例外。
“她当初嫁到家里时,我就觉得这孩子是个能成大事的,她喜欢捣鼓收音机之类的东西,后来就去赛车了,赢得了比赛,还挣了不少钱,赵然开厂子有一半的钱是秀秀拿的。”廖老师眉宇都是开心,“我二姐的病不是先天的,我相信只要好好调养,她肯定会好的。”
廖老师来上京也有大半个月的时间。
她在这里住了这些日子,没有看到廖玉珠的丈夫,更没有看到孩子。
廖老师心里犯嘀咕。
他们这一家也太过冷心冷情了。
不过,这话她并没有告诉别人。
省得二姐多想。
“刚才电话里听说赵然要来上京出差,到时让他在家里多住些日子,如果他愿意在上京建厂,有些方面我还是可以提供的。”廖父原则性很强的
他没有主动为家里人做过什么。
现在可以为了外孙,适当地破例。
“爸,没必要,赵然也不想给你添麻烦。”廖老师直接拒绝,“咱们家的好日子才过了几天,你这边要是给赵然提供方便之门,那其他的外孙孙子孙女该怎么想。”
一碗水是不可能端平的。
廖老师很有发言权。
就她对儿子和儿媳妇儿的态度
可以看出,赵然是儿子,都没有享受到崔秀的那样的待遇。
怪不得赵然次次都吃醋。
“这事我有打算,你别管了。”廖父很倔强
身边的警卫员啥话也不说。
只是默默无闻跟着。
眼睛耳朵都没闲着。
谨防有人从别处跑出来撞到廖父。
廖老师也没有出声劝,她知道依照老父亲固执的性子,这件事情在他这里已经有了定论。
强求没有用。
还不如什么话也不说,就按照他的想法来。
他们几人去往颐和园,廖玉珠手上多了鲜花。
她开心的就像一个孩子。
到了颐和园外部。
抬脚要进去的时候,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几个孩子的争吵。
“辛田田,你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有什么资格回来,你咋不死在外面?”
听声音特别稚嫩。
大概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
说出来的话却和年龄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