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年简单描述了下自己的想法:“我个人的期待是在一个实验室内,某个工程师直接介绍,而不是旁白列参数。”
“更有代入感是吧?”陆薇语眼睛一转,道。
方年点点头,然后感叹道:“老实说,其实我现在跟大家是一样的好奇,神龙1号到底是怎么这么牛逼的。”
“规划标准要求,包括名字都是你定下来的,你居然还好奇这个?”陆薇语都惊了。
见状,方年一本正经的摊手:“你好像在怀疑我懂芯片设计?”
闻言,陆薇语眼珠子一转,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我的我的,也没事,一会陈院士还会简单讲一讲的。”
“……”
的确,在这段deo播放完毕后没半分钟,陈建业院士再次走到了台上。
院士红光满面,精力很是充沛,望向台下,微笑道:“可能大家还是有一些疑惑,因为现在也没办法单独对芯片进行实际演示;
不过,我会解答大家的一些疑惑,算是简单的技术分享交流。”
稍顿,陈建业面色坦然:“首先,我先说明一个核心问题,前沿白泽实验室是只具备手机c设计能力的实验室,并不具备芯片研发能力;
我们只是在ar的指令架构授权上,进行了一定的自主设计;
据不完统计,神龙1号的自主知识产权只占10。”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在介绍参数时,会跟苹果a5芯片进行对比的原因,因为苹果a5同样是采用了ar授权的arv7指令集与rtex-a9架构。”
“具体来说,包括高通、三星、苹果、联发科等公司,在手机处理芯片上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通常,业界认为只有具备独立的微架构研发能力的企业才算具备了芯片研发能力,微架构的研发也是芯片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
最后,陈建业做了个简单总结:“用方年方总的话来说,白泽实验室做的工作只是通用方案整合;顶多……
是在整合方案后,做了一些,嗯……微不足道的自主设计工作。”
陈建业解释完这个观点后,台下响起了善意的笑声。
有人高喊:“方总牛逼,什么都是微不足道!”
“……”
然后陈建业道:“接下来是十分钟回答时间,有劳各位尽可能的提专业问题。”
很快就有工作人员穿梭其中。
有人手举得很高,手上就会被塞一个话筒。
“陈院士,按照您的说法,手机处理芯片业内目前都是同样的模式,那为何同样的指令架构,神龙1号有如此强劲的性能参数,全方位超越苹果a5?”
陈院士笑着从专业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所以总的来说,制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当然白泽的设计也很重要。”
十分钟里,不断有人配合的提出了一些专业问题。
包括浮点处理性能。
包括芯片整合后的图形处理性能等等。
也包括乱序执行。
还包括cpu‘动态’频率。
也包括关于‘全网通’的提问。
陈院士一一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回答,信手拈来,轻松写意。
这就是一个想要为中华集成电路贡献毕生精力的院士的知识储备体系。
哪怕是一些刁钻的问题,也都得到了非常专业的回答。
站在镁光灯下的陈建业院士,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时,仿若浑身都在发光。
道不尽的风流与写意。
虽然这也是陈建业头一次面对这么多观众,但院士应付起来很是淡然。
十分钟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