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有人用又没人用的状态。”
“事实上一旦能完成畅通桌面操作系统的产业链循环,就能带动前沿目前一大部分基本只在实验室的研发工作;
比如白泽那边成功设计出的电脑级cpu可以满足日常所需,后续的产业链循环工作就好办得多。”
“……”
资本、关系、供需这三个方面,大家提得很少。
也就是关秋荷提了句:“资本金融应该不需要再进行具体规划吧,方总那边应该是早就部署了一揽子计划。”
方年也没否认,简单说了句:“有影响力俱乐部在,慢慢来就行。”
“……”
相关内容探讨完以后,又具体到了内部生态、外部生态、畅通产业链循环的相关工作部署讨论。
总之,虽然只有生态两个字。
但实际落地的筹备部署工作不会太少。
而这些,都是白泽实验室在电脑级cpu自主研发设计工作上的突破所带来的。
换句话说,有关于生态的笼统规划,一直在方年写写画画中。
只不过没有成果之前,拿出来就显得空泛,这是方年去年就犯过的错误。
当时有关于前沿的长远规划,说得大家都有点茫然。
当然……
现在不一样的原因是,白泽研发工作的突破刚好有点巧妙。
能带动女娲实验室、朱厌实验室乃至刚刚成立的饕餮、梼杌这两个实验室的大量研发工作。
虽然手机很快将成为人们最离不开的电子设备,没有之一的那种。
但大量电子信息工作还是要依托于电脑。
而在关键信息技术领域,电脑这个层面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甚至可以说这是前沿通过一己之力,即将突破西方欧美国家花了数十年构建的信息科学标准体系的征兆。
才会对站在前沿乃至更高层面角度的方年来说,可以如此牵一发去动全身!
-
1:当初写平校苗为视察,方年的应对引发部分读者不解;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有的内容需要一层一层铺垫写下来,没办法一次性交代个一清二楚,所以写连载体系的文章真的很难,多数时候受众群并无足够的耐心等待故事发展。
======
ps:双倍月票最后一天,求个月票~12点前应该写不出来一更了~勿等,!
;初次见识这种非人般打字速度的白粥:“!!!”
耳边传来方年不急不缓的声音:“这三个模块的核心都把生态拆解成了两个词:标准、畅通循环。”
“标准容易理解,前沿所有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工作就是打造一套基础信息科学的标准;
包括操作系统、高端核心芯片、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其配套部分必要的上下游研究工作。”
说着,方年略作停顿,加重语气道:“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点。”
“无论前沿的发展规划、愿景、使命又或者行事方式是怎样,前沿根本上只是一个商业公司;
只要涉及了商业利益,外界会理所当然的把前沿所有的工作当成是利益攫取的根本,比如之前与三星电子的合作;
我们内部从上到下都要从思想根源上认清楚,前沿打造标准的最核心目是为了超高回报的商业利益,其它所有一切都必须只是顺便的。”
听到方年着重强调这一点,迎着方年望过来的眼神,众人认真点头。
“明白。”
“会在企业文化深耕落实过程中着重强调这一点,尤其是针对几个实验室。”
“……”
方年一提,大家就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