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和李荣茂一起宣布了结果,“冷轧处理的,1460度;缓冷的,1520度!”
其他人都惊的愣住了。
沈丙河下意识喊了一声,“真的假的?1460?1520?也就是说,我的设计让k03a性能提升了一百多度?你们不是在骗我吧?”
张洪涛和李荣茂一起沉默。
好半天。
沈丙河终于相信了结果,马上用力挥了下拳头,大笑道,“我早就说过了,你们应该相信我的设计,怎么样?还论证、论证的,加上赵院士说的缓冷,一百度啊!”
“哈哈哈——”
“咱们赶紧,试试你们的方案,看看比我的怎么样,反正我感觉吧,你们的还是差那么一点……”
“……”,!
验相关的材料就被直接送到了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附属的钢厂。
钢厂。
好多人都忙碌起来。
王志芳指挥着工人对设备做调整,张洪涛则和何桂林站在一起,说着这次实验相关的问题,他解释了几个改动的地方,何桂林听着有些疑惑,“谁设计的方案?”
“沈丙河教授。”张洪涛用力撇下了嘴,补充道,“不过是赵院士敲定的。”
“哦~~”
何桂林才刚想谈下对设计的看法,马上就停住变成了,“赵院士说行,就值得试试。”
“……”
张洪涛还指望何桂林跟着‘批评’几句,结果得到了这么一句回答也很郁闷。
虽然非常相信赵奕的判断,但他还是对沈丙河的设计不感冒,一大堆论证的小问题放在一起,怎么可能让成品的性能的提升呢?
这次实验就是个浪费啊!
“试错……”
“没关系!”
张洪涛这么安慰着自己,但还是感觉有些郁闷,主要沈丙河的设计问题太多,而赵奕的研发方法,和他们的经验、想法不一样,超出了正常的理解范畴。
……
很快。
材料送到了。
沈丙河也知道自己的设计不被认可,就连李荣茂都用沉默表达了意见,但已经被赵奕拍板了,他也多了那么一点信心,“赵院士都说行,对研发有帮助,而且说第一个进行,就算出不了成果也没关系。”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任何设计被验证,都会希望有成果。
沈丙河还是希望制造出来的成品,性能上会有所提升,他到了工厂忙前忙后着,希望制造过程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其他人相对就比较空闲了。
大部分工作都是厂里的工人做的,何桂林带的组也只是负责监督,王志芳就是最开始指挥一下,后来也就站在旁边看着了。
张洪涛和李荣茂就站在一边,有时候干脆呆在了办公室,仿佛就等着出结果了。
赵奕倒是非常认真,他全程旁观制造过程,只要处在制造过程中,每个步骤他都会认真的看,有时候还是近距离的看,旁边的人都怕高温设备伤到他。
两天后。
成品差不多出来,就只差最后一步--冷轧处理,也就是合金处在液体状态,就快速让其冷却并轧出形状。
这时候赵奕忽然开口了,他皱着眉头看着合金溶液,还再走进了一步,指挥道,“分成两份,一份冷轧处理,一份缓冷。”缓冷的意思就是缓慢冷却,比自然冷却还要慢,是在不断加热过程中冷却的,只是加热的温度越来越低。
旁边研发组几个人都在。
李荣茂问道,“缓冷?有什么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