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j-31的设计问题,拖延了我们的进度。”赵奕皱眉道,“如果他们不确定参数范围,我们岂不是要一直等?”
“理论上说是这样。”刘建昆沉默了许久,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集团内部,发动机研发组和战机设计组是一体的,直接关联,并没有独立出去。如果在国外,发动机组是单独的部门,可以随意做研发,但是相应的,也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因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涡扇发动机,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就一直是这样。”
“那有什么其他办法吗?”赵奕很干脆的问道。
刘建昆想了想,试着说了一个方法,“瞄定其他战机?”
“这个可以啊!”
“但是……”
刘建昆道,“现在五代机设计只有j-31,j-20是重型战机,而且设计已经定型,发动机不一定会更换,适配昆仑组只是给一台让他们去实验。”
“因为j-20未来大概率会生产几十、上百架,如果真能使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肯定会大大的降低成本,也能提升我们自己的技术。”
“针对五代机来说,我们最需要的是高端的舰载机,机身必须要轻便灵活、支持超音速飞行最好是超音速巡航,最大飞行距离超过1800公里、能携带至少三枚导-弹……”
刘建昆连续说了一大堆要求。
赵奕听着都有点头大了,他有些理解李建明为什么无法定型设计了。
然后,他说道,“要不这样,不是要等j-31定型设计吗?我们战鹰组闲着也是闲着,也申请设计一款适配wz-a1的战斗机?”
“只要设计通过,是不是就能开始生产wz-a1的样机了?”
刘建昆都听愣了,他好半天才点了头,“……啊,是。但是,赵院士,你没有设计战机的经验吧?”
“怎么了?”
赵奕道,“只是试试,反正光是设计也花不了多少经费吧?万一能行呢?”
“……也对?”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打申请,你要给通过啊?”
“啊,行,没问题!”刘建昆肯定的点头。他呆愣了好半天,看着赵奕离开的背影,大脑都好像陷入了停滞。
因为战机定型设计拖延了样机制造,就干脆自己设计个战机?
这……
逻辑上好像没问题?,!
大。
这方面,航空材料研究院才是专业的,张洪涛、李荣茂相比都是门外汉。
赵奕和高明甫原本就见过一次,见面只是熟络的说了两句,随后就才等到姗姗迟来的李建明。
李建明确实很忙。
在j-31的设计问题上,他需要和好几个部门,甚至是军方部门进行沟通,一款战机设计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服役完成任务,j-31设计上就需要考虑到,未来服役后的任务问题。
比如,有些战机设计、制造,是为了威慑南面的邻居,因为南面的邻居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就不需要设计的太高端,多消耗成本根本没有意义。
j-31就是这样。
j-31碰到的问题不是使用限制,而是被要求的用途太广泛、技术太过于高端,适配一大堆性能的前提下,还需要……减重?
李建明只感觉太难了。
他觉得其他部门大概都没有仔细思考过,就不断对j-31提出设计要求,可全部都做到怎么可能呢?国内的战机设计、制造经验和技术,肯定已经找到了一些特色,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国际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好多技术不支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单靠设计提升性能。
李建明带着郁闷走进了小会议室,见到赵奕还是露出了笑容,他握住赵奕的手说道,“赵院士,真没想到,你会来设计发动机,有了你的参与,以后都不用发愁发动机性能问题了。”
“客气了!”
两人说了几句相互恭维的话。
实际上,就是李建明一直在说,赵奕确实不知道李建明,大概是因为战斗机的设计师,对外也不会做太多的宣传,他们不能说低调做贡献,但确实不会被太多媒体报道出来。
很快话题转到了wz-a1发动机上。
战鹰组需要知道j-31对发动机的参数需求,才能知道怎么对设计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正,来制造wz-a1的样机。
面对这个问题时,李建明则连连抱怨,“想定型设计,难啊。赵院士,你也看到了,j-31的设计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甚至设计需求上都没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