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这些是杨聪几人完全不理解的,他们感叹着讨论好几句,才想到还有其他人。
李建明开口问向雷勇,“雷勇,你知道赵院士的灵感来自哪里吗?”他担心雷勇不理解,还详细的解释道,“比如,折叠机翼的设计,是怎么想到的?看了哪些资料,或者……”
“我知道?”
“啊?”
“我知道。”雷勇肯定的点头,还补充了一句,“鲍恩红也知道。”
“是吗?来自哪里?”
雷勇忽然走到一边,拿起了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抽出了一份文件,文件最上面的一页是个玩具飞机模型照片,他把那一页放在桌上,给李建明、杨聪等人看,随后道,“就是这个啊!”
“对!”
鲍恩红也点头道,“赵院士最初的灵感,就是这个玩具飞机模型。”
“——??”
“……??”
“!!!?”
杨聪、李建明以及孙梦飞互相看看,再仔细对照现在的设计,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赵奕的灵感,真的是来自一架玩具飞机模型?
这……
“或许应该买一些科幻电影的飞机模型、宇宙飞船模型之类的,扩展一下思维想象空间,就能做出更好、更高端的设计?”
三人忍不住琢磨起来。,!
bsp;常规设计验收组的名义负责人是刘建昆,实际负责人则是杨聪、李建明以及孙梦飞,三个人都是国内最顶尖的飞机设计专家,他们加在一起可以说,就是国产战机的半边天,足以见得刘建昆以及航空集团,对战鹰-1设计报告的重视。
在一段时间对报告、详细设计书的研究后,他们都对战鹰-1有了细致化的了解,剩下的就只是各部分计算、论证工作。
比如,襟翼。
襟翼的设计需要计算的是,襟翼在平展时能给战斗机提供的向上动力参数,以及各状态本身设计会造成的阻力。
其他部分也差不多,都是计算设计本身的具体参数,相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高难度算法,常规论证相对简单的多,大部分都是计算内容,就算很难计算的部分,也可以详细进行论证。
所以常规部分验收工作,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
这天是分配工作阶段。
验收组完成了对设计整体的论证,剩下的就是各部分设计详细的论证和计算,就可以下放到各个小组进行了,每个小组都会负责一部分设计的论证、计算工作。
这是保密性的考虑。
只有验收组的核心人员、领导层,才能见到全部的设计报告,普通参与验收的人员,就只能见到负责的一小部分设计内容。
事实上,就算是核心人员、领导层,也不一定能拿到全部的报告。
常规部分验收组就只能见到战鹰-1设计的部分,不能拿到‘智能控制系统’的报告,两者是被直接分开的,全部都能见到的就只有领导层,详细来说就只有刘建昆一个人,其他即便是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只要和验收无关的人,也不可能看到任何报告。
刘建昆全权负责验收工作,会听取飞机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两个验收组报告的结果,最终召开会议公布验收结果。
但是验收工作的过程,刘建昆就不参与了,主持详细论证工作分配会议的,也是几个顶级的飞机设计师。
杨聪是实际上的第一负责人,李建明和孙梦飞则是副手。
工作会议很快结束。
各个小组都拿到了负责部分的设计,就回到各自工作的地方分配任务了。
杨聪、李建明和孙梦飞还留在会议室里。
李建明的旁边坐着雷勇,他们都是沈城飞机研究所的;孙梦飞的旁边坐着鲍恩红,他们则来自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
雷勇和鲍恩红就是过来‘出差’,辅助回答一下验收组的提问,和验收组进行一些设计上的交接,他们也会全程旁观验收工作,以便遇到什么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沟通。
两人是战鹰-1设计的实际参与者,杨聪、李建明和孙梦飞都没有在意,就直接谈起了战鹰-1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