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的职位比原来高,是样机组装、维护、调试的主负责人,是战鹰发动机组的‘二号人物’,放在昆仑发动机组,也就只是比张刚川的职位低。
赵奕主抓调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其他工作都下放给了其他人。
袁海涛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袁海涛期待调试工作,职位问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跟着赵奕工作有前途,而不像是在昆仑发动机组,负责个二号样机测试,做一大堆的数据分析、维护,却看不到完善发动机的希望。
袁海涛汇报过相关的工作后,也闲谈般问起了关心的事情,“赵院士……”
“怎么了?”
“你说,(调试工作)要持续多久?一直到装载到战机上……”
袁海涛指的是样机组建完毕,到第一阶段调试结束,装载到战机上做试飞测试的时间。
赵奕疑惑的问道,“战机?战鹰-1还没开建吧?”
“我是说最初的试飞。”袁海涛解释着,他说的是针对发动机的试飞测试,航空集团有一些专门用作实验的双发战机,进口的发动机也会上飞机做性能测试,因为是双发(两个发动机)战机,就算测试的发动机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危险。
赵奕思考着点头道,“你的意思是,样机正常运转、排除大故障……这个应该很快吧?”
他再次想了想,说了个保守的数字,“一个月?”
“一个月??”
“很长吗?不然,三个星期?”
袁海涛沉默了好半天,开口问道,“赵院士,你知道昆仑发动机到这一步,用了多久吗?”
“多久?”
“一年零十一个月,差不多是两年时间!”
“哦~~~”
赵奕心里有底了,他淡然的点了点头,“那好吧,我们就再保守一些,加一个星期,五个星期好了。这就是我们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枪武警来的安全!
“还是国家好啊,给我安排警卫。”赵奕感叹,“只是一直带着警卫,有点太高调了。”
事实证明,就算是出门带上警卫,也不一定能安静下来,好多熟人拿榜单打趣不说,还有不少记者赶过来采访。
本来赵奕就是焦点人物,福布斯榜单热度还没有下来,一些记者就过来采访了。
赵奕路上碰到采访记者,看到对方搬着摄像机跑过来,表现出一副辛苦的样子,也没好意思让警卫驱赶,干脆就接受了快速采访。
记者提着设备跟着赵奕走,一遍追问道,“现在好多人都在讨论福布斯的消息,你能对此说几句吗?”
赵奕郁闷的感叹道,“我是真不想登上这个榜单。”
“其实,我就是个平民老百姓,做做科研为国家做贡献,和普通人都是一样的。”
“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科研,从来没认真去想过怎么赚钱,因为钱对我来说,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我个人感觉吧……我上榜有点冤啊!”
这是赵奕发自内心的感慨。
记者听的都干脆停住了脚步,只是看着赵奕远离自己而去,都没有继续追着提问的心思了。
“从来没想过怎么赚钱?”
“然后……就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他迷茫的思考着,“为什么我整天都想着怎么赚钱,到现在还是个跑腿的打工仔呢?”
当采访内容发布出来,再次引起了网络热议。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说‘没想过怎么赚钱’,一定会被认为是‘装x’,可赵奕说出来却是在陈述事实,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赵奕大部分时间确实在搞学术、科研,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成果。
结果呢?
一心放在学术、科研领域的天才,顺便简单的做一下投资,就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而一心想要赚钱的大部分人……
咳咳。
有点想死的冲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