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邓丙成追问,“怎么也要讨论下吧?知道原因,做实验才知道……”
朱琦摇头打断道,“你不懂啊,邓医生,这里是赵奕实验室。”
“——?”
张薇解释道,“这里是赵奕实验室,赵奕,就代表正确。”
“他都明确说该怎么做了,问了也没用。以后我们肯定会知道,我都开始期待了。”
“啊?”
邓丙成还是很不理解,“你们以前就是这样做实验的?”
张薇点头,“是啊,都听赵奕的,就对了。”
朱琦马上表态道,“虽然我才加入实验室,但是,我也这么看,不,应该说,整个研究所都这么看。”
“……”
邓丙成依旧满目迷茫,他觉得应该提出质疑,科技不就是在不断质疑中前行的吗?
但是,怎么提出呢?
当周围都是‘狂信者’的时候,提出疑惑会不会被认为是异-教徒,转而直接被送上火刑架?
他忽然不敢说话了。,!
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朱琦“这个数值应该是准确的,偏差范围在0到2纳米之间。”
赵奕听罢疑惑问道,“这还准确?总共只有2纳米,岂不是可能没发生?”
“当然。”
朱琦道,“任何实验都是存在偏差的,尤其是这种细微的检测,也许细胞膜的震颤,是因为神经信号传导的附带效应,因为它距离神经细胞太近了,很可能会被附带牵连。”
“还有其他数据吗?”赵奕问道。
“暂时没有了。”朱琦道,“我们之后还要做很多类似的实验,计划是做上百次,把数据收集在一起进行分析。”
邓丙成忽然道,“现在能做的,做一下看看?”他对还原神经研究经典实验感兴趣。
“可以,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朱琦说道。
接下来他们就准备第二次实验,赵奕、邓丙成则是在旁边看着。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邓丙成一起在和朱琦交流,两人说着相关的实验内容,邓丙成很专业的提出几个小建议,让朱琦听的眼前一亮,忍不住赞叹道,“不亏是专业做神经研究的。”
“过奖、过奖!”
邓丙成道,“其实以螃蟹钳腿神经做研究,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反倒是螃蟹的后腿,最好。”
“为什么?”朱琦疑惑。
其他人都看过去。
“螃蟹的钳腿,是经常发挥作用的部位,无论是捕食还是威胁敌人,哪怕是走路的时候,钳腿也一直在动,随时警惕可能到来的危险。”
“这就像是人类的手指,灵敏度非常高,也就意味着神经密集。但实际上,神经研究最理想的素材,是只有主干神经没有分叉,研究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分叉小神经的影响。”
“当然,那不可能。”
“但是选素材的时候,肯定要找神经分叉更少的部位。”
实验室几个人听的不断点头。
邓丙成说的确实非常专业,他们的研究只是把钳腿主干神经剥离,但人工剥离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带其他细胞,就肯定会‘分叉’神经在,就像是树干带着树枝,有时候也许会把树枝,认定为‘和主干无关的细胞’。
很快。
第二次实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