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实验准备的差不多。
赵奕来了。
赵奕来的时间有些晚,实际上,比计划还是早了两天,核装置安装完以前,他来这里也没意义,就像是董利华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在核装置、实验上,肯定是核所才有权威。
赵奕也不想接触这些。
如果不是对空间隔断下,核反应中粒子是否会受到影响感兴趣,他实在不想接触可能存在‘放射性’的实验,因为实验很可能存在健康风险。
辐射,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当然了。
这么多人都参与实验,还只是小型的核试验,还会有高层领导参与,理论上来说,安全肯定是可以保证的。
所以,赵奕来了。
在来到了实验基地后,他询问了一下高层领导的安排,快速确定了实验时间。,!
说,可以试着在反重力装置上,做一个小型原子弹爆破。
这个提议被赵奕否决了,他根本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型的实验。
赵奕只是想知道,空间挤压被隔断的情况下,会不会核反应的过程造成影响,而观察核反应过程的影响,根本不需要扩大实验规模。
只要有明显的影响,他肯定能够监察出来。
很快。
赵奕和陈泽书敲定了实验方案,就是做最普通的裂变实验。
这个实验就像是核电厂的放电,利用热中子轰击铀原子会放出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在撞击的过程中,除了放出中子以外,还会散发出热量,温度太高反应炉就会被熔掉,而演变成反应炉熔毁造成严重灾害,还需要放置控制棒(中子吸收体)去吸收中子以降低核裂变的反应速度。
“我们尽量减最大可能的减小实验规模,但是,赵院士,最小规模的实验,能有用吗?”
陈泽书疑惑的问道。
如果是实验需要进行数据测算,规模太小就很难得出结果。
赵奕道,“先这样看看。这个规模是成本最低、影响最小的,如果实在不行,再申请更大型的实验。”
“好吧!”
核聚变的实验,就根本不可能进行了。
现今世界上还不存在稳定控制核聚变的装置。核聚变会比核裂变制造出更高的热量,反应速度也会更快,因为散发中子的不可控性,核裂变是很难进行控制的。
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有研究,因为核聚变反应有很多好处。
比如,无污染。
比如,可利用的资源充沛。
再比如,释放的能量规模大。
等等。
如何进行可控核聚变是个世界议题,而每一个制造出来的控制核聚变装置,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后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装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环流器(环形电流器),又称托卡马克,托卡马克磁场约束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于成功,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
有相关部门进行过估算,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最低也需要几千亿美元。
这显然不是正常能建造的。
核能研究所也不可能拥有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进行实验也只能在反重力装置上,安装小型核裂变装置。
很快。
陈泽书率领的核所小组,来到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基地,他们见到了所谓的‘反重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