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的是投入的经费。
想要建造磁力控制核聚变的装置,需要非常庞大的经费,核能研究所有一台简单的试验机,也耗费了几个亿的投入,却连一点收获都没有,实验过程可以说漏洞百出。
国际上都认为,建造完善的核聚变磁力控制装置,需要耗费的资金是以千亿来计算的。
这还只是理论数据。
因为核聚变牵扯到很多其他难关,单独建造一个磁力控制装置,并不能完成核聚变反应堆,甚至说很大可能会做无用功,建造好以后依旧只能当个试验品,成本就实在太高了。
赵奕皱住了眉头,抓住了话里的关键,“陈院士,你们上次实验完成了点火,但反应没发生?”
“对!”
陈泽书还以为赵奕不相信,马上道,“参与的人都可以证明。”
赵奕道,“陈院士,我不是怀疑你,而是觉得,这才是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陈泽书很不理解。
“是正常情况。我的理论推测出空间阻隔对粒子速度有影响,在空间阻隔区域内,带质量的粒子的最大速度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会随着空间阻隔的效果增强而增强,但不是呈正比,最高能限制两倍以上。”
“比如,某种温度下,带质量粒子的速度是十分之一光速,那么空间阻隔影响下,最高速度就只有二十分之一。”
“如果带质量粒子的速度超过了限制,就会受到影响而减速。”
“换句话说,空间阻隔效果的变化,直接能影响到核聚变反应速度。如果效果突然增强,就会核聚变反应速度变慢,而固定的空间阻隔效果下,核聚变反应的强度是存在上限的。”
赵奕很认真的说道,“当然了,我对核聚变反应了解的不多,只能说个大概情况,具体上限是什么,还是需要实验来验证,但我认为,空间阻隔区域下,核聚变是可控的!”,!
因为核动力研究非常重要,成为了限制空中堡垒的致命缺陷,所有人都非常的重视。
这天赵奕一起去了核能研究所,同行的还有高层的领导。
他们观看了核动力装置相关研发的各个小组的工作,过程中也听了几个核心负责人的讲解。
赵奕来过几次核能研究所,也对相关技术有过了解。
这次不同的是,牵扯到了反重力核反应研究,核能研究所内部,还针对核动力装置设计,分成了好几个小组,进行各部件的研发工作。
陈泽书院士是主要负责人,他介绍起了设计的核反应堆,他们研究的依旧是常规的压水堆。
但是,陈泽书说道,“我并不看好常规核动力装置的研发,这是经过详细论证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要做研究,就一定要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作为隔离层。”
“但即便是应用到反重力装置的空间罩,核裂变反应堆也是不适合的,除非是应用核聚变的反应堆。”
最后一句说的有些玩笑意思。
所有人都期待实现可控核聚变,但相关的研究要突破的技术难关太多,高层和反重力团队,都认为像是航母一样的核动力装置,是目前解决动力的最佳选择。
赵奕思考着说道,“因为……安全性?”
“对!”
陈泽书说道,“国际上,只有e国制造过核动力飞行器,但后来证明是失败的,飞行器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只要出现一丝泄露,就会成为致命问题。”
“这不是对机组人员,对天空、环境也是巨大的威胁。”
“虽然空中堡垒能建造的更大,内部更能保证安全,但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就会形成巨大的风险。”
“哪怕是有空间罩的保护,而且空间罩是稳定的,参与战斗也会出现问题。物理性的伤害,同样可能会损坏核动力装置。”
“另外,核动力飞行器,和核动力舰艇不一样,因为无法使用压水堆,技术难度会变得更高,我们甚至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技术,一切都是空白。”
“所以针对空中堡垒的动力,我认为最佳选择是核聚变装置……”
他说着再次笑了。
可控核聚变是个只能想想的技术,暂时根本不可能实现。
他继续道,“要么就依旧用常规的发动力、发电机、推进器,也能让空中堡垒像是飞机一样可升可降,灵活性就了保证。”
陈泽书的看法引起了一行人思考。
在空中堡垒的研发上,所有人下意识都觉得,应该采用核动力来解决,因为空中堡垒是要浮在空中,主要是依靠反重力效果,而不像是飞机一样,利用机翼保证飞行,高速飞行就可以采用涡轮发动机。
空中堡垒肯定不能像是飞机一样,一直保持高速的飞行,核动力似乎就是最佳选择。
但是,如果不需要长时间浮在空中,只是像是常规战斗机一样,执行任务的时候起降飞行,核动力似乎也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