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舆论如此,国外的舆论也是如此。
j-40实在是太强风头了。
但是,突然出现的一件事,直接抢占了j-40的风头,欧洲航天局突然发声,说他们的一颗科研用卫星,经过首都北部上空的时候,忽然发生了莫名的轨道偏离。
航天局的专家分析论证,根本找不到任何原因,他们猜测可能是受到了‘z国的神秘反重力实验’影响。
这件事报道出来,顿时引起了轰动。
神秘反重力实验,影响到了卫星运转?
卫星,可是在太空啊!
一般卫星的高度最低也有几百公里,有的也是过万公里,竟然会被反重力实验影响,反重力技术就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真的出现什么争端,应用反重力技术,破坏掉处在太空中的卫星,那么地面将会失去信号、定位来源,信息通讯将会受到致命打击,失去了导航、定位,而大部分的先进武器,都根本就无法使用。
这件事,太可怕了!,!
中堡垒的设计、制造,也肯定会跟着拖后。
这是遗憾的地方。
赵奕也很期待空中堡垒,他希望能制造出来,能亲眼看看、上去体验一下,依靠自己的理论,制造出来的飞行堡垒,想想都感觉很激动。
现在看来不得不延后了。
当然了。
其实想要实现也很简单,反重力团队一直在做研究,有几次让装置漂浮的实验,已经有好多相关人员,都上去体验过了。
不过赵奕还是希望登上的是真正的堡垒,而不是一个只能做到漂浮的实验装置。
……
在回程的路上,高层领导一直都在和赵奕谈核聚变装置问题,他显得十分的激动,因为他明白可控核聚变代表了什么。
“那就是未来!”
这种说法显得很模糊。
结合实际来说,可控核聚变代表了国内能从军用动力层面,直接反超国外的先进技术。
比如,大型舰艇核动力技术。
国才拥有完善的大型舰艇核动力技术,若是能制造可控核聚变装置,就能制造出更高效、使用时间更长并且污染很小的核动力装置。
那么国内就能在舰艇核动力装置上,形成了直接的反超,就能建造出吨位更高、航行速度更快的超大型航空母舰。
这还只是一方面。
可控核聚变装置,军事上的应用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从民用角度来考虑,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能源成本,不一定会低于化石能源,但这项技术却代表了未来,化石能源毕竟是有限的,而可控核聚变的原料,可以使用大海中的氢和氘,原料可以说是无限的。
等等。
只要深入去思考一下,就知道可控核聚变是有多么重要。
当然了。
现在都只是畅想而已。
赵奕对于‘畅想’的兴趣不大,他和高层领导说了几句,就转到了现实话题,“现在主要是先研发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我觉得,这项研究,最少也要两年时间,还是在设计无阻碍的情况下。”
他的意思是自己参与装置设计。
因为牵扯到空间罩当隔离层,空间阻隔作为反应环境,他也不可能逃开装置设计工作。
但是需要花费两年时间,也感觉十分漫长了。
高层领导惊讶的张了张嘴,问道,“只要两年?”
“两年,还不够长啊?”赵奕惊讶的反问道。
高层领导觉得自己和赵奕,时间观念似乎存在巨大的差异,他还是说道,“我预计,最少也要……十年?或者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