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李仁喆道,“魏教授,我很尊敬你,但是你不说清楚,我肯定是不会卖的。”
“这个……”
魏世清犹豫了好半天,干脆道,“不卖就不卖,我再去找找!”
“什么啊!”
李仁喆完全搞不明白,但还是赶紧把校报放进包里,看看时间就出门吃饭了。
等到了楼门口的时候,正巧见到范雷小跑着过来。
范雷气喘吁吁的问道,“老李,你有买校报吧?你不知道啊,现在校报被抄的火热,第一版一本已经抄到了八百块,据说还要涨价!”
“啊?”
“外面好多人在打听,他们都说有收藏价值,还有很多数学家想买来看看,现在可火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能骗你吗?”范雷很肯定的点头道,“我过来就是告诉你,有这一版的校报,千万要留着,保存好,别扔!”
“好!”
李仁喆终于明白,为什么魏世清过来问他要校报。
这老家伙是想坑他!
当他正想着的时候,范雷突然伸手一把抢走了背包,随后疯狂的跑走,说着,“哈哈,老李,我先帮你留着,等咱大侄子结婚就还你!”
“……gou-日的!”
“别跑~~”,!
>
初期也可以公布一些内容了。
赵奕的理论组,把最基础的光子反重力理论,公开发表了出来。
……
当一切都谈妥的时候,赵奕就回到了燕华大学,他早就整理好了基础的光子反重力理论。
这一部分理论,只能支持‘知道光子反重力的数学逻辑’,但想要以此制造出反重力装置,最低也要继续研究个五年,制造出来的还是残次品。
比如,耗费大量的能源支持,只能产生百分之十的反重力效果。
数学逻辑不代表技术。
拥有了底层的数学逻辑,也许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才能真正转化为技术。
反重力相关的国际会议,商定的是把基础理论公开出来,但并没有限制在哪里公开。
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是国际级的学术杂志,或者把内容直接传给知名的学术机构、国家级的科技部门,但是赵奕可不这么认为,有了回馈母校的机会,就一定要紧紧的抓住。
赵奕的决定是发表在《燕华大学校报》上。
中、英文,双版!
赵奕带着张祁灿去找了相关负责老师,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女老师,叫陈淑雯,也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
陈淑雯正坐在办公室里,见到赵奕马上惊慌的站起来,“赵大……赵院士!”
“你找,陈老师。”
赵奕笑的很热情,“你负责《燕华大学校报》工作吧?”
“对,对!”
“我有一份数学论文要发表,决定就发表在咱们学校的校报上。有中、英文双版,估计影响力会比较大,你看……怎么安排?”
“啊?”
陈淑雯听得有点蒙,她愣愣的接过一大叠资料,打开一看标题差点摔倒--光子反重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