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啊!
现在温度最高的熔炉,能制造的温度也就是四千、五千摄氏度,因为熔炉内部材料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再有提升了。
所以,一万摄氏度以上熔点的材料,几乎只能在实验室的特殊环境下才能融化。
但是,实验室不能制造出精密的部件。
哪怕实验室能制造出来,相应的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也许一个小部件成本能达到几千万。
陈泽书说明了制造问题,就提出了想到的解决方法,“我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技术,是利用z波,让材料直接缩小。”
“那么,能不能先制造超大的部件,然后直接按比例缩小?”
“不行。”
赵奕直接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核反应装置是我的设计,核心部件,尤其是输出端,都非常的精细,而z波照射存在误差,而且,误差还不小。制造大的部件,再缩小,最后还需要打磨,但陈院士,你应该知道,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好多都需要一口气成型,后续打磨是不行的。”
陈泽书当然知道,但他没能想到其他办法。
赵奕思考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重新制造!”
“重新制造?”
“对。”
赵奕点头道,“我们可以直接制造出大型的核心部件,然后整体直接z波覆盖压缩,这样核心就有了,其他部件再根据核心的尺寸,特别制造出来。”
“这个——”
陈泽书犹豫了,想了一下才说道,“这个主意很好,但整体重新制造,需要不少时间。”
赵奕笑道,“没关系。我对我的设计很有信心,这样也许就能制造出,能实现投入到使用的核聚变装置,而不再是实验装置。”
“可能吗?”陈泽书愣了一下问道。
“我相信能做到。”
赵奕很确定的说完,随后说道,“我倒是对另一个问题很感兴趣,陈院士,你觉得核聚变的原料能压缩呢?使用压缩后的原料,也许就能大大提升核聚变装置的功率。”
“来,我们一起论证一下。”
“我对于核聚变的内部反应,以及中子发散效应,还存在一起不清楚的地方。”
------题外话------
少更新的一定会补上,求别催,最近感觉写的很艰难,不好想。,!
顺带解析了神秘的暗物质。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计算,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
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很多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而假设存在暗物质,就能让观测到的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
以上都是理论推测。
天文学对宇宙星系的观测解析,是基于常规物理理论,比如根据微波辐射、星系亮度等,去对星系的总体质量进行计算,而根据万有引力去计算,就会发现星系的总体质量,要比计算出的结果大的多,而多出来的部分,就被认为是不能观测到的‘暗物质’。
但是,有一种情况,比如,同样的物质,外在表现是一样的(比如辐射、亮度),可质量却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呢?
粒子受到空间压缩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的粒子,缩小了好几倍,能量会出现内敛,质量却和原来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星系中,拥有大片的压缩粒子,肯定就会大大影响到天文观测对星系质量的计算。
“这大概就是暗物质的奥秘?准确的说,暗物质并不存在,天文学计算出质量缺失,只是因为星系内,拥有很多的压缩粒子。”
“而黑洞,也许是存在的,大片高倍率压缩粒子聚合,就会阻隔空间、阻隔能量,同时释放高能量的z波,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
“也正因为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源源不断的压缩空间,就会形成对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也许就是黑洞和暗物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