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讲,空间站要进行超级实验,反重力推进器任务就已经完成,可以正常返回地面,视角就一定会在空间站上,结果视角依旧停留在反重力推进器上,而且是跟随推进器,继续环绕地球正常飞行。
在很多人的疑惑中,反重力推进器忽然有了动作。
反重力推进器的平台上,出现了一台小型的太空飞船,小型太空飞船自主起飞,脱离了反重力推进器。
之后视角就一直停留在小型太空飞船上。
这台小型太空飞船,样貌和ufo很接近,一看就知道,结构是一个反重力装置。
“这是要干什么?”
“突然释放了一个反重力的飞行器?”
“这个飞行器好像是继续环绕地球飞行,但是路线反重力推进器是不一样的。”
小型太空飞船的速度非常快,飞行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一定的加速,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已经环绕地球一周。
在环绕地球两周以后,小型太空飞船重新接近了空间站。
当所有人都对于小型太空飞船接近空间站感到不解的时候,电视直播的栏目组主持人,终于拿到了超级实验的稿件。
稿件是被直接送到主持人手里的,主持人拿过稿件看了一眼,忽然就直接停住了,他张着嘴好半天都没说话。
这可以说是解说失误了。
直播栏目组的负责人,立刻不满的用眼神示意,同时对着耳麦喊道,“说话啊!你在干什么!”
“哦、哦~~”
主持人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带着复杂的语气说道,“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了超级实验的资料,这个超级实验的名字叫做——”
“太空穿梭实验!”
“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让小型反重力太空飞船进行太空穿梭,它将会在十秒内——
“抵达月球!”,!
“现在是露天的平台,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高层领导苦笑的摇了摇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制造那么大型的飞船,除非——”
他没有说完。
赵奕倒是听明白了意思,知道高层领导说的是‘核聚变装置’。
虽然反重力推进器的耗能比较低,但因为使用的是常规动力,就需要一大部分空间装载燃料。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如果拥有功率更强,输出更稳定的核聚变装置,以核聚变装置提供的能源作为核心,就能够制造更加庞大的太空飞船,真正能实现像是科幻电影那样,运载几千上万人的大型宇宙飞船。
赵奕对于核聚变装置的研发,还是非常期待的,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核聚变装置研发的进度。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压缩核心已经制造完成,是z波覆盖一口气压缩出来的,剩下的工作,就是完善其他辅助部件,也包括输出端的动力装置。
之所以核聚变装置一直没有完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经验,一次性压缩成型的核聚变装置核心,并不是非常的完善。
在添加辅助部件的过程中,核心装置还需要一定的调整。
这个调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最主要是有些位置的材料性能太高端,熔点甚至能超过一万摄氏度,硬度和韧性也非常的高,想要做简单的调整,比如,嵌入一个小螺母都很麻烦。
当大型精密的装置,还需要涉及到手工修改,就会变得非常的复杂,但因为已经有了核心装置,完善的过程就相对简单多了,再加上没有材料性能的限制,就不存在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
所以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而已,核聚变的研发是最重点的项目,不管是受重视程度还是支援程度,都是最高级别的,又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工作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赵奕和高层领导谈起了核聚变装置,他们讨论的话题并不是研发,而是核聚变装置研发出来以后,具体该怎么安排。
赵奕的建议是直接完善技术,用在宇宙你飞船的制造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制造超大型的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不需要去探索宇宙,而是让它不断环绕地球飞行,就像是空间站那样,只不过顶替了空间站的作用。”
高层领导也点头说道,“这个大型宇宙飞船的平台,会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