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需要休息一下。
等赵奕离开以后,好多人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们刚才是因为完成设计而激动,再仔细想想就发现,工作好像没有什么不容易的。
在来设计组工作之前,他们预计设计会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结果就两、三个月,完成了?
这有什么不容易的?
太容易了!
大家都讨论起来,“宇宙飞船的设计,好像也没有这么难呀?”
“这么快就完成了!”
“感觉比飞机设计还简单。”
“你们都想差了。”雷勇站出来说道,“现在我们就是简单,是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赵院士做的,设计有什么问题,赵院士直接就指出来了。如果换一个人,你们试试?估计现在连开始都还没开始呢。”
其他人仔细想了一下,不由得很用力的点头。
是啊!
别说是设计复杂的宇宙飞船,哪怕是做个普通的飞机、船舶设计,几个月时间根本也是不够的。
他们纷纷感叹起来,“赵院士,太厉害了!太了不起了!”
“果然,跟着赵院士就是不一样,效率高啊!”
“幸好我申请来了!”
“……”,!
bsp;会议结束。
核聚变装置会继续运行,并且会持续很长很长时间,核聚变研究组也会持续的检查、记录、修正等工作。
其他人就可以离开了。
这次实验可以说是取得了大部分的成功,中途出现了功率输出不足的问题,也影响到了解决方案,可以说,就是趋于完美了。
实验结束后一周,核所对外宣布了实验消息。
但他们宣布的消息,是上一次实验的结果--
核聚变装置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装置开启长达七个小时,在维持装置运转的同时,实现了功率输出!
这个消息公布出来,立刻引起了世界震动。
学术界一直都认为核聚变才是能源的未来,好多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在核聚变相关的研发中。
赵奕公开了反重力粒子惰性理论后,好多相关的机构都投入到反能量屏障的研发中。
反重力技术可以使到粒子堕化,就是最佳的控制核聚变内部反应的手段;反能量屏障可以隔绝能量,就是最佳的核聚变隔绝防护罩。
这两个技术加在一起,理论上肯定是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
以这种方式控制核聚变,要比磁场控制有前景的多,一则是因为控制手段非常有效,并且操控性非常的强。
第二就是成本非常的低。
之前的磁场控制理论,制造出完美的磁场控制装置,预计成本要达到千亿美元。
这个成本脱离了现实。
相对来说,无论是反重力技术,还是持续维持反能量屏障,都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现在国内相关的研发小组宣布核聚变装置取得重大进展,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核聚变持续了七个小时。
这个意义就非常大了。
只要能让核聚变持续一个小时,就能延长,持续更长的时间,能让反应时间持续七个小时,就肯定能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