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却一点都不感到遗憾,他反倒是对相关的研究更感兴趣。
针对空间连接技术来说,他并没有怎么做深入研究,当时就是根据映射发现,推到出一些相关的理论。
他一直都把空间连接技术当成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
因为空间连接只能传递无质量的粒子,就完全没有想过,还能进行能量传输。
现在的发现就非常有意义了。
哪怕光能的传递效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也是一个相当有实际意义的数据。
因为距离太阳越近,单位面积的光子数量就越多,太阳能也就越充足。
如果把太阳周边一万公里的光能,传递到地球上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哪怕转换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也足以维持超高的功率。
“这样只需要发射一个同步地球环绕太阳轨道的充能卫星,并和同步地球轨道z波卫星建立空间链接。”
“然后就能实现源源不断的光能传递,支持转化电能的高功率,支持高功率的z波发生器运作。”
“这个想法绝对是可行的!”
虽然还没有做详细的计算,但赵奕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是可行的,他利用《因果律》,也很快得到了确定的答案。
那么缺少的就是研究空间连接与光能传输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光能传输理论。
“这个技术,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未来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光能,来保证z波航道的运作。”
“甚至说,还能为地面提供远远不断的清洁能源。”
“这甚至要比核聚变技术还要重要,只不过暂时——”
“成本很高!”,!
;“也许可行了!”
赵奕猛地一拍桌子,起身站起来朝着外面喊一句,“把袁海涛叫过来!”
袁海涛一直跟着赵奕,他是宇宙飞船设计组的人员,也加入了奕星科技做实验相关工作。
很快。
袁海涛就走进了办公室,“赵院士,你找我?”
“对!”
赵奕点头交代到道,“袁队长,找两台直接能用的空间连接设备,一台放在黑屋子里,另一台放在阳光下,正午的时候,咱们准备做实验。”
“还有,准备个太阳能充电面板,接上个灯泡。”
“另外——”
他连续交代着实验需要的东西。
袁海涛拿着个本子认真记录,他没什么擅长的技术能力,但优点在于做事认真,也有一定组织、领导经验,分配下来的工作,都能完成的很好。
等赵奕交代完以后,袁海涛就马上去准备了。
正午。
赵奕带着几个技术人员,说起了即将进行的实验内容,“我要验证一下,空间链接技术是否能传递光能,理论上是可性的,但还是需要实验一下。”
“正常来讲,空间连接会把一台设备的光子,传递到另一台设备的端口上,就能形成映射效应。”
“这种映射效应是光子传递的显现,而光子是具有能量的。”
“如果光能能够传递,那么太阳能充电面板就会有反应,接上的灯泡就会亮起来。”
他简单说了一下实验内容,顿时让其他人也期待起来。
实验开始。
黑屋子里的空间连接设备运转起来,映射出了外部大片的光线,让这个屋子也跟着亮了起来。
这一点光线对于充能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实验的要求并不高,就只是让太阳能面板有反应,接通的小灯泡就会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