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轻松发电超过十万千瓦的清洁太阳能。
十万千瓦什么概念?
发电厂的大型电机容量,才是以万千瓦作单位,也就是足可以顶得上一个发电厂的电机。
这个电量也足以保证供应几万户普通家庭的用电。
当然了。
现阶段来说,发射环绕太阳的聚能卫星,来为普通家庭供给用电,绝对是非常不合算的生意,大概率会很久收不回成本。
但是,哪怕只考虑民用领域,也足以支撑快速收回成本。
比如,推广‘太阳能汽车’,十万千瓦的持续发电量,足以保证五千台汽车持续运作,最主要是,汽车只需要安装个小功率的接收器,就能二十四小时不断的运作,并不需要任何的加油、充电操作。
每一台汽车的能源动力端,赚上五十万人民币,卖出一万台就是五十亿人民币。
这个汽车生意,算起来真是钱途广阔啊!,!
任何意义,而其他领域也不知道该怎么用。
他们一时间想不到用法,就讨论起奕星科技申请使用技术的问题。
这当然没问题。
但因为牵扯到超高的技术,肯定是要高层会议才能够决策的。
高层一系列的会议后,同意了奕星科技使用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唯一就是技术所有权以及保密问题。
前者,赵奕也参加了会议,并和其他方达成一致,所有权归属国家、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以及赵奕个人三方。
赵奕占据了一定的技术所有权,爱德华-威腾和张祁灿,则是只能拿到奖金了,因为有资格拿到最新科技所有权的,就只有在赵奕一个人。
保密问题,自不用多说。
和z波技术使用的授权一样,所有和空间链接设备相关的技术应用、制造,都必须要空间信息科技公司来参与完成。
这根本也不算是问题。
奕星科技是纯科技公司,并不是制造业公司,他们研究的是技术,负责的是设计,具体制造本来就是要靠其他企业来完成。
——
在完成了技术使用申请以后,赵奕就开始论证,建造环绕太阳运转的空间能量传输装置的可行性,论证主要是围绕详细数据进行。
最主要的就是能源传输总量以及设备本身的消耗。
任何能源供给的设备,都必须要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因为建立空间链接、维持能量传输通道,肯定是需要能量支持的。
这一部分能源损耗,甚至要比供给z波卫星装置,维持内部磁场以及其他电路损耗更多。
赵奕并不是要详细的做计算,因为还没有详细的设计,他只能评估一个差不多的数值。
“接收端最低也需要两百千瓦以上!”
这是估算出来的数据。
现在普通的z波发生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功率,平均在100千瓦左右,考虑到每天只有一半时间,能够转化太阳能,功率平均就在50千瓦左右。
如果要维持能够建立通往火星的z波压缩通路,功率就必须要提升八倍以上,也就需要四百千瓦,再加上建立通路所需的两百千瓦,总计就需要六百千瓦左右。
接下来赵奕找到了国家天文台著名的天文学家周霖教授,询问了一下太阳周边建立卫星的可能性,最主要是询问距离太阳多远,不会受到外部强风暴,也就是物理风暴的干扰。
周霖非常的有耐心,还不断提醒着,“现阶段,建造环绕太阳卫星是不可能的,太阳风暴、射线电子风暴、强辐射,都会对卫星装置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赵院士,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去想建造环绕太阳——”
“叽里呱啦——”
周霖连续说了一大堆,赵奕也只能耐心的听,后来才回答说道,“如果只考虑物理性干扰,十万公里差不多就足够了。”
“太阳表面的强风暴,起落最多有五万公里,十万公里的距离,就不会受到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