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413章 刘敏4(第2页)

第413章 刘敏4(第2页)

大概是因为家里太穷了,王继英“少从赵普给笔札”,少年时便跟随赵普做铺纸研墨、收拾书房一类的杂事。

王继英生于公元946年,按时间推算,他到赵家应是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还没有显达。

乾德二年(964年)赵普升任宰相,至开宝六年(973年)因雷德骧、雷友邻父子弹劾而罢相,被宋太祖贬出京城,期间王继英一直追随赵普。

此时王继英已27岁,算是赵普的亲信随从了。

赵普为相期间竭力打压开封府尹赵光义的晋邸势力,与赵光义矛盾很深。

不少人认为赵普被弹劾罢相,是出于赵光义的暗中指使。

赵光义即位以后,对赵普曾起过杀心——赵光义对赵普说:朕几欲杀卿。接连而来的迫害很可能会接踵而至。可以想象,此时赵普自身难保,新朋故旧包括身边的仆从们纷纷作鸟兽散。

惟有王继英还是像以前那样恭敬地侍奉他,这一点很是难能可贵。

论才智,赵普不愧为大宋第一宰相。因为担心随之而来的,赵光义即位以后,赵普马上上书要求回京,被任命为无职无权的太子少保,比外放时的职务还要低。

赵普针对赵光义面临的政治难题,首先制造出“金匮之盟”的遗训;解决了赵光义继位合法性问题,并因而被任命为宰相,封梁国公。

紧接着,赵普又迅速处理了赵廷美“谋反案”;帮助赵光义除去心腹之患,一时间炙手可热。

也就是在赵普二次入相的同时,作为仆从的王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由仆人身份转变为拿国家俸禄的“吏员”。

此时,王继英的年龄大概是35岁;已到知天命之年。

赵普是个比较念旧情的人,他三度入相后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便思量着要给王继英找个出路。

以赵普的政治地位,他完全可以合法地荫补王继英为官;给他谋个好的差事。

但王继英除了处事谨慎、老实巴交之外实在是一无所长,弄不好不仅害了他,还会给自己带来风险(那时举荐官员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恰巧襄王赵元侃府中缺人,赵普便推荐他到襄王府中担任负责接待来宾的职事。

宋太宗曾召见王继英言道:“你以前尽心侍奉赵普,我全都知道。如今侍奉亲王,更应该尽心竭力。”

可见赵普在宋太宗那里是特别关照过王继英的。

有句老话叫“好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

襄王赵元侃有九个兄弟,他排行第三。长兄赵元佐天资聪明,善骑射,而且长得很像赵光义,原是皇储的不二人选。但是赵元佐对父亲谋害叔叔赵廷美极为不满,忧愤过度以致精神分裂,退出了皇位的争夺。

二哥名叫赵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尹京五年,政事无失”。

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任命赵元僖为开封府尹兼侍中,进封许王,成为准皇储。

然而淳化三年(992年)11月,赵元僖上早朝时突发急症,回府不久就不治身亡,年仅27岁。

这样一来,原本不被看好的赵元侃便成为皇位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被宋太宗任命为开封府尹,封寿王。

赵恒的入围酷似唐朝李世民立储。李世民最早立的的太子是皇长子李承乾,但是被废了。

李承乾被废立后李世民欲立李恪为储,但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最后只能立李治为太子。

立李治为太子是李世民看上他懦弱的一面。

自古以来,太子有了实力就会直接威胁到皇上的势力;李世民也怕这一点。

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政变得来的,他当然也担心太子对他“政变”。

遴选的太子柔弱了,就没有能力造皇上的反,西晋司马炎立太子选的就是智商很低的儿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