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说网

02小说网>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421章 杀奴4(第2页)

第421章 杀奴4(第2页)

辽国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府一级的政权主要有:(1)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宾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兴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朝阳),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辽朝的州要分等级,从高依次为: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

辽国还设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而头下军州是辽朝一种特殊建置。

契丹贵族将所俘掠的人口,建立州、军安置,督迫其为主人劳作。

辽诸王、外戚、大臣所领有的头下军州可建城郭,其余只能有自己的头下寨堡。

头下军州多设在潢河流域契丹住地,俘户主要是河北、山西的汉人和东北地区的渤海人。

头下州县名称,常采用俘户原籍州县名称,如俘卫州民,建卫州;俘三河县民,建三河县;俘密云民,建密云县等。头下军州的制度到辽圣宗时期逐渐废除。

辽朝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意思是行在所、行宫;辽朝的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捺钵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

为了统治当地汉族,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并且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

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

辽朝的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

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

辽世宗任用贤臣耶律屋质进行一系列改革,将辽太宗时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并成立南北枢密院,废南、北大王。

后来南北枢密院合并形成一个枢密院,辽世宗的改革使辽朝从部落联盟形式进入中央集权的时代。

辽朝取燕云十六州后,其国土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

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民族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辽朝的宫卫骑军兵是最精锐的部队,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

契丹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朝的军队平时约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左右,而是契丹部族全民皆兵。

辽朝所能动员的兵力在总人口当中比例很高,为164万2800人。

由于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

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后,既保持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

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