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垂下了头,也有人悄悄抹起了眼泪。
当然,还有人不甘心。
一个女人在下面大声地问:“你既然知道我们的苦,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
时小艾循声望过去,看到是一个应该有三十岁靠上的女子。
她很瘦,皮肤很黄,身上穿的衣服也有几分旧。
但即便是旧,那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并且还能看到熨烫过的痕迹。
可以看出对于这次招工她非常的重视,应该是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有这样的人起头,自然就有人附和。
“小时啊,你就给我们个机会吧!哪怕你在你们云和巷招十个人,给我们五个名额也行啊!”
“我家住在青云街,就在你们这院子后门的地方。你别看我不是云和街道的,可我比他们好些人离你们这儿都近啊!我可以随叫随到,什么时候让来干活喊一嗓子就行了!”
“我也是,我住医院家属院的,就隔一条马路!”
“我有劲儿,能干重活!”
“我会烙饼,石头馍也会做!”
……
看声音又响了起来,时小艾只能再次维持了一下秩序。
她朝一旁站着的王小凤招了招手,小凤赶紧走了过来。
时小艾接过她手里拿着的一摞招工表,这表还是昨天她去办事处现场刻版,现场油印出来的。
此时她只庆幸当初印得多,足足印了两百多份。
昨天她印的时候,那几个姨姨还笑话她,说她闲着没事干瞎折腾,印这么多放都没地方放,到处弄得脏兮兮的。
而时小艾是想着难得印一回,多印些留着以后用。
谁成想现在就用上了。
她将那些招工表举起来给大家看了看,然后说:“启示上说了要在辖区内招十五个人,这是已经和上级领导汇报过,并且得到审批的,这个更改不了。
但是我理解大家的难处,我也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给大家提供一些工作岗位。
这样,我自作主张,这一次多招五个人,这五个人从其他辖区的返城知青里面招。”
她拿着招工表晃了晃,再次加重语气:“是返城知青,这五个人只招返城知青。”
看还有人要说话,她板起了脸:“别跟我再掰扯,擅自增加招工名额这件事我是担着责任的!
我之所以这么做,为了什么大家不清楚?
至于为什么只要知青?因为我就是返城知青,所以我愿意给知青们多一个机会。”
时小艾这话一出,下面的人又躁动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感激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