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暗暗记在心里,以待后报吧!
烈日下,何雨柱赤着脚,正举着锄头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一下,往后面退一步。
动作竟然有了劳动的节奏,这当然不是天生就会的。
而是在两个老农的言传身教之下慢慢练出来的!
锄好的地块,一块块一列列的在何雨柱眼前陈列成一条直线,仿佛一队等待简约的军队!
锄了一会,站起来直直腰,看看身后还剩下的距离。
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先丢给李副厂长安排过来劳作的两个老师傅,个子高的那个姓邓,个子矮点的那个姓刘。
都是当年许大茂在农村寻来的农活好手!
俩人点上烟,站在边上的刘师傅有眼色一些,要走过来给何雨柱点烟。
何雨柱摆摆手,自己点上,然后开口问道:“邓师傅,刘师傅,像这块地大概要用多少熟肥?”
论起专业,邓师傅就要熟练的多,抽了口烟,抓起脚下的泥土捏了捏。笑着说道:“这地油水不错哩,要细种大概一亩地用个三千斤差不多了。”
何雨柱大概估算了一下大棚所占的面积,心里大概有了底。
等下安排别人去沤肥,这事他可不干,太臭了。
自己只是闲得无聊,并不是自找罪受!
再说自己也不专业啊!
锄个地还能看着别人学,沤肥怎么晒,怎么杀虫,怎么堆也是经验!
并不是有力气就行的事。
现在沤肥用农药杀虫的基本没有,何雨柱也就怕精密种植,到时产生虫害就白忙了。特意请教了专家才安排采购的!
据说两年前,南方就有地方生产磷肥了,而农药的生产与研究从民国时期就有了,当然那时当消毒剂使用比较多。
现在使用的大部分都是东北老大哥生产的,也是靠着学校研究的名义采购。
其中老李的岳父打了招呼,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何雨柱不懂种地,但知道如果这东西如果搞出来,推广出去,是利国利民的事。
所以在一开始就像个小学生一样跟学校派来的学生请教。而此时的学生也很务实,懂的就回答,不懂就用本子记下来回去问老师!
何雨柱问的自然是后世那些密集种植产生的虫害跟缺乏肥料的问题。再复杂的他也没见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什么事情都是如此,总归要有第一个出头的!
能不能让绿菜提前出现在北方家庭冬季的餐桌上,就得慢慢琢磨!
反正只要解决了温度这个最大的难题,其他问题都可以边发现边解决!
老李也过来看过,看到何雨柱自己在地里动手。也是很奇怪的问过!何雨柱自然回答闲的太狠了,再闲下去骨头都要生锈了打发过去!
很快一天的忙碌过去了!
何雨柱直起腰来,真不容易!
回家以后,何雨柱的手掌心上多了好几个水泡,媳妇娄小娥给他挑水泡时,握着何雨柱的手竟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何雨柱摸摸娄小娥的头笑道:“傻丫头,手上起几个水泡哭什么?像我小时候学厨的时候,手上的水泡,被刀切伤的手指,被油烫的伤口不知道多少呢!”
娄小娥摇摇头,又把头埋入何雨柱怀中。
何雨柱知道娄小娥的意思,她自然以为是因为她的家庭成份,何雨柱才被连累去种田。
何雨柱柔声的说道:“小娥啊,别担心,不是因为咱们家庭的原因。我就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用再做个厨子,用自己的厨艺去取悦那些大人物!”
娄小娥眼泪汪汪的看着何雨柱,迟疑的问道:“真的不是因为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