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沉泓带来的一众朝廷权贵之子,还有数十个朝中年轻俊秀的儿郎组成的迎亲队伍,跟在迎亲傧相身后,起哄喊道:“催妆了催妆了。”
宫夫人从窗户看去,发现迎亲的傧相中居然有沈醉石。
造孽啊,这不是拿刀子在沈大人心口插刀子么,这必定是阿九的主意,让沈大人眼睁睁地看着死心啊。宫夫人暗暗嗟叹。
有人喊道:“沈状元快催妆。”
让沈醉石做催妆诗,真是一桩痛苦的差事,平素文思泉涌的他,此刻根本就没法做出惊彩绝艳的诗句,心里一团乱麻。众人热热闹闹地催着,全然不知道他心里的煎熬。
沈醉石仰望着绣楼,缓声道:
本是倾城色,何须脂粉污。流光寸金日,莫为梳妆迟。
宫卿以团扇遮脸,听着沈醉石的声音,心里也是遗憾。若不是阿九,今日自己嫁的人应该是他吧。
宫卿被赵国夫人和魏国公夫人扶着,走下绣楼。
红毯从绣楼阶下一直铺陈到宫府大门外。上面铺满了喜果,花生,枣子等物,宫卿走得极慢,心里百感交集,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一切都和自己原本设想的不一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走在红毯上,看着这条通往皇宫的路,想到即将面对的未来,心里的不甘和遗憾也开始风涌云起。
她缓缓走出宫府大门外,慕沉泓带着迎亲仪仗已经等候在此。
按照婚俗,前来迎亲的女婿,若想进门必定要先被娘家人一番痛打,才能将新娘请出闺门,奈何这位是太子殿下,于是便改为在门外等候新娘出来,不必亲自进去讨打。
宫锦澜看着女儿,心里又是高兴又是伤感,道:“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无违。”
宫卿拜别父母,被扶到凤轿前。
十六抬的凤轿,富丽堂皇,雍容华美,红色流苏上缀满珍珠。
典仪宫女站在轿前,手捧金盆,上面放着一柄玉如意。
慕沉泓拿起玉如意,撩起凤轿的珠帘。
安国公夫人扶着宫卿登轿。
虽近在咫尺,慕沉泓却瞧不见新娘的容颜,一柄团扇将她的脸蛋遮挡的严严实实。
珠帘复又垂下,慕沉泓登上舆车,鼓乐声中,迎亲仪仗离开宫府,朝着皇宫而去。
东宫里火树银花天光不夜,张灯结彩十里流光。处处流光溢彩,花团锦簇。
树上挂满红色宫灯,廊下是一水儿的琉璃灯,丈宽的红毯从宫门一直铺陈到寝宫,红毯两边摆放着数不清的莲花灯,绵延盛开,红艳如火。
帝后身着礼服,等候在正殿,慕沉泓和宫卿踏着红毯一前一后走进殿中,行三跪九叩之礼。主婚人蒋同贞颂了贺词之后,帝后则先行离去,前往乾明宫,大宴群臣。
前来协办婚礼的命妇和准备着闹洞房的权贵夫人们便簇拥着新娘进了洞房。
宫卿坐在喜榻之上,团扇遮面,看不见室内的情形,只听得耳边嬉笑声不绝于耳。
喜榻前围满了人,等着看新娘却扇。
一屋子夫人,慕沉泓是唯一的男子,他原本就殊色惊人,今日一身红色冕服,卓然玉立,满面春风,越发衬得他风神秀雅,俊美无俦。
“却扇吧,却扇吧,我们等急了。”几位年长的命妇,笑呵呵地起哄。
“太子快吟诗。”
这合卺之礼的关键部分便是却扇了,却扇之后饮了合卺酒,才算是礼成。
慕沉泓笑着吟道:“新妇见花烛,羞色胜云霞,为君轻却扇,艳倾三春花。”
众人击掌笑道:“新妇却扇却扇。”
可是,新娘手中团扇纹丝不动,众人皆笑。
“太子再来一首。”
慕沉泓也笑,顿了顿道:“眉黛如远山,笑靥似朝霞,花好月圆夜,团扇莫相掩。”
新娘的团扇依旧纹丝不动,众人笑得更欢畅。
“太子今日大失水准。”长公主仗着自己是长辈,今日又是喜庆之日,便开起了慕沉泓的玩笑。
“太子心急火燎,哪有心思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