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刘彻是谁?他会因为别人的言论屈服吗?并不会。他很努力地在为自己而活。
“哈哈哈这丫头真的,总能说出点别人不理解的话,但是又能合理的让人接受,也是一种本事。”
卫青点头附和,“确实,这正是天书的魅力之处,不然我们大汉也不会信任她,开始推行那些东西。”
无论哪一种,甚至在一开始选择续播,都是信任的体现。
刘彻抱着手里的竹简,“真想和天书偷师她这个能力,用在谈判就很好。”
特别是战争之上的谈判,又或者是出使他国,都很需要这份能轻易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甚至还可以再反过来渲染知识。
刘彻已经不知道第几次派人去大宛了,他是真的很想要汗血宝马,奈何总是失败。
要是有天书就好了,肯定第一次就能带到。
然而并不能,所以刘彻的好马之梦还得再做一会儿。
天书什么时候换成了已经看过的内容,这改变甚至有人根本没发现。
那就是之前出现过的阿斗。
刘禅很努力了,现在丞相仙逝,朝中各项事宜都在按着丞相规划的来。
天书说他以后会因为听信太监的话,而把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折腾地雪上加霜。
天书没有讲述他最后的结束,但是刘禅也不是猜不出来。
甚至都不需要猜,宠信宦官的结局,汉末已经给出来了。
宦官专权,挤压正常从政人士的生活状态,朝堂急转直下,遇到事情也很容易扛不住,然后国家直接倒台。
刘禅能想象的到,但是想象不到会在自己手上倒台。
但凡让他在往下传一传呢?
而上次在天书那里被安利了新的办法,阿斗很乖,已经运用起来了。
天书讲得含糊其辞,刘禅只能根据自己的
理解。
他在朝堂上的官位设置,从一开始的丞相独揽大权,这一点是为了配合诸葛丞相,变成了丞相权力下放,实则是互相监督。
这样即使刘禅自己有不喜欢,但是能力很强的大臣,也可以先放进去历练。
还有什么会议还是什么,刘禅没听懂,但是有臣子稍微明白了些许,于是蜀汉开始每周开会。
在国都的开,不在的就不开。
刘禅次次旁听,偶尔分享点自己的意见大家相处的很是和谐。
而今天这场大会是在分析,北伐需不需要再继续下去。
北伐是诸葛亮的心病,也是先帝刘备的心愿。
姜维北伐之举,按道理来说是会被大家支持的,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