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这人,脑子活泛,搞出了试吃这一决定,当然,以防有人趁机谋害曹操或者是重要的人,是由死刑犯出来吃喝,死刑,但是死期还没到,郭嘉怕人之将死有这种好事直接给人加了信心,当场暴走。
这一规定,好在确实能判断出好或者不好,坏在一次性拉几个死刑犯出来,确实加大了危险性,也加大了他们平反的可能性。
荀彧为了保险起见,会挑选里面罪名不重的人,细查能否有平反的可能性,当然,也是能够有帮助的人。
谋士,有脑子,有三观,但还真不一定会对每个落难的无辜人都伸出援手。
比如行事作风一整个放浪形骸的郭
嘉便是这样的人,他连自己都不救,更何况他人?
郭嘉献计分析战前局势,攻打刘备、袁绍不会相救,袁家会因为郭图这样的谋士陷入内斗,孙策会因为得罪豪强而被刺杀等等,都一一应验。
不是预言,只是他在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了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世界还真就如他所料,一一发生了。
郭嘉有这样的能力,荀彧也有,荀彧更君子端方些,在人心上却不如郭嘉把握的准。
荀文若不会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郭嘉会,荀彧不会做不敬天地鬼神之事,而郭嘉做的出。
不过相同的是,两人并不会轻易干涉别人的事情,哪怕别人是奔赴的死亡,除非这件事是基于别的考量。荀彧为了更好地控制商户,于是配合郭嘉找了死刑犯们当质量衡量的人,并给了其中部分的人活的希望,从而稳定他们。
当然,再理智的人也有需要违背理智达成的事情。
比如汉室大厦将倾,荀彧坚持匡扶汉室。诸葛亮明知刘备最多三分天下,依旧鞠躬尽瘁辅佐。郭嘉也明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依旧随军直到死在路上。
谋士有谋士的算计,谋士也有谋士的坚持。
只不顾,再提“酒”一事,还是郭嘉本人提,曹操实在有些绷不住了。
曹孟德语重心长地劝自己的祭酒,“奉孝啊,太医令年纪也很大了,经不起你的摧残了,少喝点酒对身体也好,军中现在都很少有酗酒之事了。”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酒水可以消毒,于是准备留着救命呢!”
郭嘉看的通透多了,但是还是为自己辩解,“上次我装扮成死刑犯喝酒也只喝了一口,这次我保证,是纯商业行为,我不喝!”!
第70章化学(三十四)
“奉孝对这次商业行为有什么想法呢?”先开口的是荀彧,曹操对有用的手下是比较宽容的,特别是像荀彧这种,特别有用。
不仅本人有用,有极高的军事谋略能力,而且自带家族光环,荀家给曹操刷了不少好感,从曹操不怎么缺谋士,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