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砍树,是一瞬间的事情,种树却要花上年,乃至十多年的时间,要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能考虑到现在的污染问题,那该有多好。】
江思瑶天真的想法让刘邦都笑了。
“哪有这种走一步算十步、百步的人啊,真要是有,那都不能叫做是人,得是妖怪,阿不,圣人吧?你说是吧,子房。”
张良不说话,只给了刘邦一个眼神,想让刘邦自己体会。
这年头,当谋士的,必备素养就行走一步算十步,刘邦这是瞧不起谁呢!
萧何都扶额了,他直接把刘邦从自由的状态,按到了桌子面前,“好了,别打扰子房布局刘邦奖了。”
“都说了,叫做大风奖!”
刘邦挥舞双臂,对“刘邦奖”十分忿忿不平,这是什么奇葩的取名方式,和把国家叫做刘邦的国家,有什么区别!
文人怎么能这么点意境都没有,叫做大风奖,大家还能记住我创作的《大风歌》,刘邦心想,一举两得嘛这不是。
“好了陛下,下一个奖项叫做大风奖吧,这次先用陛下的名号,带出点热度,再换作别的。”
张良在竹简上刻的东西极其的详尽,从这个奖项主要颁发给什么领域的人,到地址、参与人员,可以向哪些群体募集资金等等,都写的十分之详尽。
刘邦看到的时候,点了点头,夸赞道,“不愧是子房,走一步算百步!”
有点耳熟,不确定,再想想。!
第89章化学(五十三)
因为天书一句话,积极开始筹办属于华夏人自己的奖项的,远远不止皇帝组们,也有各种除了钱没别的拿手才艺的人,想要借这个机会出名的。
衣锦还乡之后,重修祖宅、祖坟也好,修桥补路也罢,都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而天书提出的这个,是大家都没有想过的操作。
也不是没有类似刷声望的东西,比如说著书类的,南朝时期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明成祖安排人修的《永乐大典》,都是能让自己也跟着书名垂青史。
也有办各种宴会的,古人宴会上喜欢吟诗作赋,也有借此刷名望的意思。一旦会有名垂青史的诗句流传的话,办宴会的主人也能蹭着点。
不过,这些都不如天书给的办法有用。
安排一个比赛,然后给获胜的人颁奖,这样以后有相似的比赛,都会提到他们这个比赛。
多合适,甚至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再办宴会,再刷一波声望值。
为了身后名气,有些人是不吝啬在金钱上的消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