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讲过铁,夏商时期并没有人工冶炼的铁,只有自天上来的“陨铁”,所以这本书的年限大抵是在春秋战国。
知道这本书的人,一方面有些怀疑,天书知道,那这会不会是真的。另一方面则是在思索,真的是各个地方的研究方向不同导致以后发展不一样吗,是不是该向天书教的这方向再仔细钻研呢?
那答案肯定只有一个,是。
像是刘邦,也早已发现,学会这个对于未来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只不过,像是硫酸、火药这种如果被大部分人掌握,政权似乎就没那么稳固了,危险性太大了。
他们一边在安排人学习,一边又在限制购买各项材料。
看着火药被研发出来,就会担心民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水平。
这让刘邦对韩信的容忍度空前提高了,没办法,他总感觉下一秒就会有人想起来把他推翻,总得有个武力值高的人来保护着他。
刘邦嫉妒韩信的用兵天赋
,但是关键时刻又离不开韩信。
原本没了项羽之后,刘邦是很想要卸磨杀驴把韩信做掉的,还没琢磨好一个合适的借口和动手的时机,就被天书这个意外给打乱了。
刘邦紧急召回了张良、韩信,还好这俩没有野心,选择来了,要是没有没来,刘邦会更紧张。
倒也不至于直接和他俩开战,但是防备心一定是会更重的。
现在嘛,人是要分轻重缓急的,家养的狼和野外的鬣狗,还是鬣狗的威胁更大,即使还没浮出水面,刘邦也不能让韩信现在就噶掉,多少得等有新人顶上。
就是以韩信这个水准,很难有新人跟他不相上下就是了。
刘邦就羡慕刘彻,太好命了,竟然有一对舅舅、外甥这样的战力。
当上了皇帝的刘邦怕埋伏在暗处的阴影,巧了,依旧是泗水亭长的刘邦也怕。
新来沛县的那位叫张良的,聪明是真聪明,但是危险也是真危险啊。
刘邦自认自己平时已经很“不拘一格”了,大秦的律法足够细致,刘邦也能用自己的二寸不烂之舌,忽悠人和自己一起钻空子。
但是这张良,比刘邦还知法犯法,甚至并不在意。
就拿那火药来说,刘邦和萧何也不是没想着自己制配,但是在他们有行动之前,硫磺、硝石就受到了管控,没有个正经的原因是买不到了。
也出来了新规,有能力配制火药的,官府收编,但私下配制,发现者以谋逆论处。
谋逆啊!
刘邦好好的日子还没过够,可不想因为这种原因对上大秦的铁蹄。
老秦人疯的很,刘邦之前在丰县的时候,可没少见识,作为楚和魏的交界,经历的战争只多不少。
看到的那些秦国的将士,打仗都比别人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