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上呢,科举是四年一次,不过会有加场的现象,叫做恩科。
高考就不一样了,虽然虽然高中要上二年,但是每年都有高考,一般是高二了,去考试了,偶尔也有被提前保送进学校的,不是花钱啊,是学习成绩够优秀。
地点确实,是一开始在县里,然后慢慢到郡,再到中央去考试,在皇帝面前做最后一次的测试,这个是殿试,也是决定最后的冠军花落谁家的。】
“听明白了吗?这样的话设置一份卷子有意义吗?多设计几份,这样发往不同地方的时间不一样,可是最后也都不能作弊,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嬴政还挺喜欢这个科举的,特别喜欢那句“广罗天下英才”,他就是这么想的。!
第108章物理(十三)
秦朝已经有了自己的火药了,嬴政搞定了这个,心头像是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他的大臣们心里悬着的剑也放下了,努力向方士们做宣传,果然是没错的,现在有不少方士都会做火药,而且还不是徐福最先,就很不错。
可惜的就是,徐福这厮也学会了制作火药,要不是陛下求贤若渴,很需要制作火药的人才,而战场上有这个,确实能少死很多自己人,多死一点敌方的人。
为了大秦,为了陛下,再忍忍。
忍辱负重的大秦人,就被他们的陛下布置了第二项任务,那就是完善专属于大秦的科举考试。
第一步其实是卡在了试卷上,诸子百家还未彻底衰败,就像是现在依旧有人在说着楚国的方言一样,依旧在学着除了法家意外的东西的人还有不少。
而这个时候,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学术给塞进去。
在天书说完以后儒学当道、墨家都查无此人的时候,大家才真正有了危机感觉。
哪怕是李斯,都想着要不要和人合谋编写一部类似于《吕氏春秋》的书,把他理解的法家给传承下去。
知道会断传承,还不努力的人是庸才。
而自己想办法写书,总归是只能吸引到少部分的人来学习,现在陛下要是开这个科举,或者是高考?
那么学习的人一定会特别多!
嗯,可以一起保留。
李斯十分贪心地想,如果高考的制度留着,科举的制度也留着,高考选拔人才,科举选拔官员,那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最主要的事情,可以在高考的内容力加上这个诸子百家的知识,依托陛下这棵,传承想结束都困难。
不是说嬴政会短命,大秦会二世而亡吗?
怎么李斯还对大秦的学校这么有信心?
那自然是,他相信他家陛下,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