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但是那可是大秦,如果不是有胡亥这个败家子,怎么都能再活一段时间,哪里轮得到他刘邦来摘桃子。
但是,四百年唉!他大汉是最长的!所有的朝代中最长的!
后人都自称为汉人唉!
不是楚人,不是赵人,更不是周人、秦人,而是汉人!
这说明什么啊?说明他大汉做的最好,他刘邦作为这个开国皇帝,自然是最厉害的。
他的那个后人,刘彻和嬴政齐名,秦皇汉武,那他刘邦高低也是千古一帝中的一个吧。
刘邦是越发自信,也是越发有偶像包袱。
他一开始是有些觉得韩信、张良、萧何有点功高盖主的,已经有人在他耳朵边说这三个人的坏话了。
正所谓木秀于林,鹤立鸡群,这三个人表现地过于优秀,就会挤压别人的利益,而这种状态,也必然会给他们招来嫉恨,招来杀身之祸。
就比如,刘邦知道,张良他们仨人实际上并没有跟他抢皇位的意思,如果喜欢当领头人,张良和萧何早就能当,还用得着等到现在吗?虽然皇帝这个名头是代表了更大的利益,但是他们不是短视的人,曾经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利益。
至于韩信,这个人是真的嚣张,还是不动脑子的嚣张,刘邦有时候都羡慕,不知道这个人怎么在打仗上有那么高的天赋的,或者说,有那么脑子,但是根本不想用在交际上,简直是一团糟。
先是衣锦还乡闹出了事情,还有被人撺掇了几句话就原地自称楚王,一桩桩一件件,都有种不带脑子的感觉。
如果不是天书,刘邦真不知道自己能忍韩信忍到什么时候,或许明年就会杀了他。
但是因为有了天书,刘邦想要的突然就变多了,他的胃口被天书的介绍,一点点养大了。
知道了这个世界那些方士掌握的并不是归属于“神明”的范畴,而是人能学会的东西,知道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地方,而大汉居然在里面不算是最大的!只在这名叫亚洲的地方,算是最大。
这怎么能行?
刘邦和韩信难得有了同样的念头,那就是打,占据更大的地方,大汉怎么能不是最大的地方?这世界都应该属于大汉!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
俩再想打仗,再想开疆拓土,韩信再有能力,也需要有个最重要的东西。
需要有粮草的支援,即使是再强的人,也没办法不吃不喝一路打胜仗的,哪怕是沿途一直劫掠,也劫掠不了供应整个军队的粮草。
最主要的是,韩信想的是,如果走海路,那就直接去打那个什么日不落。
如果走陆路,那就直接一点点打过去,打过去的地方就是属于大汉,即使那些人说着韩信听不懂的话,大汉的土地这么多,听不懂的“方言”可多着呢,韩信不歧视他们,也不能劫掠大汉的子民。
一下子就成了个闭环。
但是韩信也不是没有见识,他从天书口中,结合现在的情况,觉得有一条路很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