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想了想,他凑到还在办公的萧何,和在萧何不远处,看着面前的盆,皱着眉在思考的张良。
“你们说,我的《大风歌》会在后世扬名吗?”
《大风歌》原本是刘邦在高祖十二年时创作的,当时的刘邦年事已高,是在亲自带兵击败淮南王,黥面英布,路过沛县时候所创。
彼时的刘邦说是孤家寡人也不为过,建国之初的功臣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高祖十一年,韩王信联合匈奴南侵,兵败被杀。
高祖十年,陈豨反叛,此后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四位异性诸侯王纷纷反叛,也纷纷在高祖十二年前兵败被杀。
这些人的背叛与死亡,让刘邦对未来产生了迷惘,即使以帝王之身荣归故里,在豪放情感之下,也依旧有着对国家前途的惆怅。
至于现在嘛,他的几个功臣大多还活得好好的,异性诸侯王都在咸阳四处乱晃,等着再次为大汉领兵出征呢。
大汉的未来是一片光明,而他刘邦的未来。
光看现在吧,他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对外推给萧何,对内推给吕雉,一整个甩手掌柜,甚至在默默等待大汉的钱粮囤够,到时候和韩信一起征战沙场。
他是皇帝,他有优先权,到时候让韩信去打头阵,他在后面负责补刀,美滋滋。
不过,一些心眼子比较多的诸侯王,是时候给撸了,这个就交给吕雉来。
刘邦不是很喜欢吕雉,她太强势了,但是刘邦又挺喜欢吕雉,她太有能力了。
后宫里的其他人,都是依附于他的藤蔓,但是吕雉确实种在他这棵树旁边的大树,不过,刘邦倒是没有像对朝臣那样怀疑吕雉。
因为刘邦对儿女亲缘这方面的情感淡薄,所以他觉得吕雉的弱点过于好拿捏,依旧是放不下他们的儿子,也是太子刘盈。
这不就挺好,刘邦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给吕雉,然后自己出去浪。
正如天书所说,外面可都是大好
的江山,谁能抵挡得了开疆拓土的欲望呢?
攘外由他刘邦来负责,安内交给吕雉、萧何他们,也是理所应当吧。
刘邦因为天书的出现,没有经历过原来被匈奴打到不想对外打匈奴的事情,所以战意依旧蓬勃,毕竟是能自信自己的领兵能力可以和韩信相提并论的人。
如果按照现在的状态发展下去,大汉的粮仓在一点点被填满,火药也已经被研发了出来,甚至有人在根据学的那个化学,想要进一步提升火药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