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在他心里,办这个学院,就是为了给哥儿几个扬名立万用的!
原本在天书没出现之前,祝枝山,包括唐伯虎本人,都是觉得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而言,唯有读书是唯一的道。
尽管靠写文卖画也能赚钱,但是终归只是勉强活着,像是行尸走肉。
而当官就不一样了,当个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在百年之后,也会有百姓记着他们的好。
而办书院,大抵是告老还乡的官员才会去办的,他们没有这个想法,最多也就是想过,等再过上几年,就去当个教书先生,也算是过过收学生的瘾。
转变他们想法的,自然是天书。
天书教的东西很旧,又很新,即使很多东西天书都说从什么朝代就开始了,或者说是大明也流行的,但是吧,知识是被垄断的。
典籍孤本,被高门大户垄断,一些有家学的,也优先只传自己家,甚至是手艺活儿,也是要么拜师去学,要么是家传手艺。
谁会像天书这样,一步步地教?
不是?她不会是真的想要我们学会吧?
祝枝山甚至有这种想法,而在家里真的在最近的时候,捣鼓出来了纸张,虽然因为操作不当有些褶皱,但是祝枝山震惊,以前不会也是真的吧?
虽然他知道种地是真的,但是自己家培育的良种,种出来的效果也不算太好,至少在祝枝山这个不种地的人来看,没有天书说的那样好。
那肯定,毕竟不同的土地,不同的肥料,甚至培育了多久的良种,都有明显的差异。
种田大国已经发展这么多年的种田能力,又怎么是一时半会儿就赶超的,但是超越了自己的也是真事儿。
从纸张之后,祝枝山就起了开办一个不一样的学堂的心,和传统的教授四书五经不同,他们的学堂主要是教各种不同的技术。
比如他们几个人,就可以教琴棋书画,也能教教关于他们自己理解的天书内容,特别是唐伯虎。
唐伯
虎真的天赋极其高,虽然运气确实比一般人都要差了些,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不顺,但是学习能力强到离谱。
大家都是一遍遍看的天书,唐伯虎理解的就是比别人更快一点,也不知是什么魔力。
“你肯定要来的,不仅书画需要你这个老师,天书的专业课也需要你来讲啊!”
祝枝山把手搭在自己好兄弟的肩膀上,眼神是从没有过的坚定。
他很想有一个新的事业,如果是和兄弟们一起发展的事业,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三个在大众的心中都是文艺界的巅峰人物,事业上的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