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即使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百姓这水太能忍耐了,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覆舟,所以百姓的诉求经常被忽视。
天书的种种举措,似乎比我的办法更好,是从上而下的政策,但是却能得到从下而上的拥护。
范仲淹看得清楚,醉的清醒。
这大宋,真的被盘活了。
真好。!
第132章地理(二)
有时候,坚持下去的动力或许就是一句“你可以”。
而活得浑浑噩噩的百姓,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的百姓,给他们最好的辅助,就是让他们生活更有“奔头”了。
即使是范仲淹,也得承认,他的变法不如天书的一句句“干掉其他国家,我们就是最强!”“可恶,怎么要学外语,干掉他们吧!”,这些话幼稚归幼稚,但是却透露出对国家的极度自信。
不自信的人又怎么能想到这样的解决办法呢?
不想学,那就自己不学,因为不想学外语,所以让外国变成我国。
挺好的。
除了思想上,还有行动上,把知识无私分享出来的行为,让没有渠道接触到知识的很多人都慢慢从人云亦云的混沌状态,变成了能有理有据发表自己看法的状态。
当然,天书也不是完全没有坏处,就是说,过于好战了些,即使是范仲淹也会觉得这样比较冲动的程度。
要知道,在天书没有出现之前,他范希文是被同僚骂莽夫的啊!
当然,对莽夫这个评价,范仲淹并不承认。
他和欧阳修只不过是看不惯隔壁邻居总是跟大宋要钱而已,看版图,看人口,大宋难道奋起直追打不过那些恶邻吗?怎么可能!
而积极想要一场能鼓舞人心的胜利,怎么能被叫做莽夫?
如果可以,范仲淹希望同事们改口,承认是他文武双全,而不是莽夫。
只不过,是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啊。
难道是经常主动挑起战争还是胜利者的那一方吗?
被范仲淹怀疑是什么武德充沛国家的民众的江思瑶,实际上身处的是个和平国度。
和平到即使很希望从“古人”这里得到点关于古代的消息,也没有人会来打破这个小姑娘的世界观。
毕竟连秦皇汉武都在伪装着他们并不理解的ser,没有这些人,他们依旧也好好活着。
被各方小心翼翼维护世界观,丝毫没有发现自己偷懒学习被国家爸爸发现,且是当着本人的面在吐槽,甚至偶尔还觉得乱入的“正常人”假装自己说不了话打打什么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