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也不仅仅是自己回来了,他还把范增劝走了。
不是一山不容二虎,而是他跟范增开诚布公地谈了一下。
这个世界即使有刘邦起义,难道就能反抗地了嬴政的统治吗?
张良甚至悲观地认为,或许起义之后,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百姓的不理解,百姓甚至会自己组成反抗起义军的队伍。
范增不信,所以范增也离开了沛县,他想去看看现在的大秦。
怎么会呢?就这么些时候,即使能改变少数人的想法,比如沛县,那可是刘邦、萧何还有他范增勤勤恳恳的结果,嬴政该感恩戴德!
但是,其他地方,没有他们这些人,那些政策能落实吗?
地主呢?豪强呢?和皇权对抗的势力呢?
范增带着自己的困惑,踏上了征途。!
第133章地理(三)
张良回到了沛县,但是项羽没有回到吴中,没跟任何人报备,拿了张良给他作假的身份信息就去参军了。
是的,他去了嬴政手底下参军。
倒也不是想近距离摸一把火药什么的,他想知道,嬴政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改变了对他的想法。
明明,这个人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项羽不是没有跟张良一起看这人世间,但是吧,人和人的共情能力是不一样的,项羽缺少一个氛围。
他没懂张良为什么像是受了巨大挫折一样,一开始硬拖着他各个地方跑,找不到方士,找隐士,找不到隐士,找游侠。
虽然项羽也奇怪,为什么这些人都和张良说的不一样。
张良对反秦的理解,难道是一听到他们上门是为了反抗秦朝,就把人轰走吗?
明明,在张良的口中,这些人都是曾经一起在大秦的高压政策下,会偷偷帮助反秦人员的。
要知道,曾经大秦管的严,加上连坐制度,远比现在要可怕的多。
以前甚至会有巡视的人,不是为了看是否有危险分子,影响到了百姓的安危,而是看是不是有人影响到了大秦的稳固。
至于现在嘛?
明明已经没有来回巡视的人了,即使街道上有官吏,也是为了田里还没长成的稻谷,为了有人偷偷走私盐、糖给其他国家的人,为了各种百姓的事情。
根本没有多余的人能来看底层的人是否搞反秦运动,而偏偏就在这种更适合反秦运动开展的时候,这些人反而没了当初那种坚定,一个个像是突然发现了秦朝的好一样。
秦朝……有那么好嘛?
实际上所有的东西都没变啊?
兵役依旧要服,甚至听说现在年限还更长了些,会要求去东西南北中五个地方轮流服役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