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校长指着摄像机前一位带着学生们做游戏的女老师说道:“就像小胡老师,来了一年,瘦了十几斤,听说你们要来拍节目,前天专门坐车去县城洗了澡,不过去县城来回得8个小时,回来路上刮了一路风沙,到镇上时又是一身土这澡也白洗了”
“”沈君诺。
“就这她已经是支教老师里待最久的了”吴校长苦笑道:“大多数人都撑不过一个月。”
华夏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扶持项目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教育问题。
因为华夏自上而下都有一个共识‘教育是脱贫的第一要务’。
但另一个默默付出的群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是这些支教老师们。
他们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落后地区,但很多人也被极端的艰苦条件吓退。
不能指责这些半途而废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从报名的第一天就意味着牺牲。
试想,支教的大学生在穷乡僻壤待上一年,他们同学却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一年。
一年后,支教学生走出大山,还是职场小白一个,而那些参加工作的同学,运气好的话已经升任小领导了。
能有这种甘愿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准备,就已经很伟大。
听了吴校长讲支教老师们的故事,本打算在甜水镇待两天就继续游历的沈君诺,停了下脚步。
18日晚上,沈君诺在调查了一番后,给李伯钧去了通电话。
“在咱们主页的招聘栏里写上‘有支教经验优先录用’?”李伯钧讶异道,他不知道天马行空的沈君诺为什么又突发奇想。
“对”沈君诺回答的很确定。
“咱们现在总共500多名员工,这样做影响不大吧。”
李伯钧慢慢忖出沈君诺的意思了。
“我知道作用不大,但咱们做了总归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沈君诺不清楚公务员招聘有没有对支教老师特殊对待,但他了解的私人、外企是没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
支教的履历对入职没有任何作用的话,沈君诺觉的不公平。
“好吧”这不是什么大事,李伯钧答应了下来。
“另外”不想沈君诺还有要求“我想让华瑾和荣创共同成立一家慈善基金,对支教老师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同年毕业大学生入职后的薪资。”
这次李伯钧没有马上同意,且提出了其他意见。
“君诺”私底下,李伯钧也不以职务相称“做慈善我不反对,但这样的方法投入大,并且在社会上也引不起太大反响,远不如我们盖几所学校,或者直接捐钱来的省事,引起的关注度也高。”
这就是沈君诺和李伯钧现在想法的不同。
沈君诺考虑的是实际需求,而李伯钧考虑的则是这笔钱花出去能给校盟网带来什么
站在经营的角度,李伯钧一点也没错。
但沈君诺仍不免失望。
“这件事,等我回去再说。”
沈君诺促成此事的意志很坚决,但却不想命令式的让李伯钧去执行,还是准备做一做统一意见的努力。
毕竟李伯钧也不是当年因为面临被迫分手,躲在旅馆颓废几天的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