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有多大,走势有多绵远,那么地下的空间便可以占幅有多大,变化有多复杂。
整个地宫是按照奇门遁甲的原理而建。
奇门遁甲讲究的是三奇六仪,九星八门。
其中三奇六仪指的是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
而八门指的是休门、死门、伤门、杜门、开门、惊门、生门、景门。
该八门在后天八卦的九宫中有其固定本位。
其中休门在坎一宫,死门在坤二宫,伤门在震三宫,杜门在巽四宫,开门在乾六宫,惊门在兑七宫,生门在艮八宫,景门在离九宫,中五宫无门。
原理大致是是这样。
但是实际的机关构造却远比理论要复杂深奥。
因为八门之外嵌套八门。
用的是复式机关。
使的是五行生克。
为了防止梼杌冲破镇妖大阵,所以整个地宫不但遍布机关,而且是层层叠叠,无穷变幻。
俨然一个小太极,不断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此机关由林家先祖设计并建造。
纵观整个地宫,依着地势呈漏斗形。
上宽下窄,层层剥进。
一层更甚一层。
而且自从建成之后就没有族人下过地宫。
一来是因为后世子孙不如先人智慧,破不了阵,入不得门。
二来是因为修行不足,即便是智慧有余,可是能力不够,对上梼杌也是九死一生、有去无回。
久而久之这地宫便长眠地下。
成了禁地,也成了梦魇。
在下地以前,奶奶给我看了先人所着的地宫十四书。
整套书册共分十四卷。
其中天字卷七册,地字卷七册。
上面记载了地宫的构造和机关,以及关押梼杌的位置,以及克制之法。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变数,也是就我们常说的“易”。
整个机关是活的。
换而言之绝非一成不变。
地宫的机关根据先人智慧构造,会依照日月星斗而动,随着四时之序而变,犹如地球的自转一样周而复始。
所以十四书上记载的也只是整个机关最初的模样。
而历经沧海桑田之后的现在,谁也不知道机关的方和位。
大家只知道机关绝非等闲。
依照五行而布。
互生互克。
其中不乏酸雾、针雨、火油、滚石。。。
招招致命。
步步惊心。
既是防人,也为防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