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百官的商议,为官家拟订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仁宗皇帝入葬的第二天,边上司天监挑选的登基吉日。
这一日吉不吉不知道,但是许多人心里都觉得赵宗全太过心急了。
之前仁宗皇帝没死前,赵宗全衣不解带的床前侍奉,死后每天守灵,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名声,也因为他匆忙登基,受到了不少影响。
不过也不怪赵宗全心急,毕竟他之前虽然名义上是太子,代行天子之权。
但实际上他那个太子没有得到册封,代行天子之权,也有名无实。
只有举行了登基大典,他才是天下之主,才是天下万民的官家。
因为登基大典准备匆忙,加上仁宗皇帝国丧之期刚刚过去,登基大典并不是非常隆重。
这一日,赵宗全在文武百官和勋贵的注视下,登上祭坛祭祀天地,然后和沈从英一起祭拜了宗庙。
完成这些礼仪后,进入大殿接受百官的参拜。
“跪!”
百官在礼部司礼官员悠扬的喊声中,跪了下来。
“拜!”
“臣等拜见陛下!”
“起!”
“再跪!”
“拜!”
“臣等拜见陛下!”
……
连续三次,最后一次下拜齐呼后,赵宗全有些激动的挥手道:“众卿平身!”
大周不兴跪拜之礼,只有官家登基之时,才需要跪拜。
等文武百官起身后,太监捧着圣旨上前,宣读了起来。
这封圣旨是册封沈从英为皇后的圣旨。
圣旨宣读完,几个太监抬着凤坐摆放在官家御坐侧边。
没一会,身着凤袍的沈从英在一众宫女太监的跟随下走进了大殿,一路走到凤坐前,转过身来。
“臣的拜见皇后娘娘。”百官躬身行礼。
“众卿免礼。”
沈皇后挥了衣袖,坐了下来。
也就在今日她才能在早朝大殿接受百官参拜,以后除非她成为太后垂帘听政,不然再也进不了这个大殿了。
接下来太监又宣读了册封皇子和其他嫔妃的圣旨。
耐人寻味的是,赵宗全并没有册封赵策英为太子,而是封他为桓王。
按道理来说,赵策英是嫡长子,理应正位东宫的。
袁文绍偷偷打量了一眼站在文官最前列的赵策英,见他脸色如常好似早就知道一样。
对于赵宗全不封太子,袁文绍倒是有几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