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某个导演看中了巩利的名气,邀她到香江拍电影。
最多等到过年,所有的话题自然消散。
“是的,他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经销商,而且还是巩利的老乡。”
经过一番威迫利诱之后,王德贵招了。
李云海翻看了一下,沉吟道:“谁的嫌疑最大?”
面对流言蜚语,李云海还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菊豆的盗版带早就流入了内地。
李云海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李总。”庄勇恭声说道,“我们找到了三个可疑人物。”
绯闻闹得越大,对象等级越高,她的收益就越多。
但是他也没有闲着,安排人在寻找谣言的散播者。
比起消除谣言的影响来,他更想抓到那個偷拍的人,这个人当真是危险人物!
李云海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此事是由巩利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借李云海的名气来捧高自己。
“庄勇,找到王德贵后,就在当地讯问他,不必千里迢迢的带回来。做贼的人都会心虚,很容易查证。”
菊豆这部电影在国内没有通过审查,所以不能公映,国内的观众并不能一睹这部电影的庐山真面目。
“这个人现在在哪里?能找到吗?”
为了达到目的,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李云海是默许的。
据王德贵交待,他以前开工厂,生产一种电风扇,销量低迷,所以花钱请老乡巩利拍广告,想通过巩利的名气,来打开风扇的销路。
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做电风扇很赚钱,国内的小家电刚刚开始普及,老百姓对电风扇的需求极为旺盛,很多人都靠做小家电发了财。
但经营之事,殊难预料,有人做电风扇成了亿万富翁,也有人因此破产。
王德贵的电风扇工厂,并没有因为巩利的广告而热卖。
他和巩利因为是老乡,之前又认识,所以签订广告合同后,王德贵只支付给巩利三分之一的酬金,剩下的酬金,他想等资金回笼以后再行结算。
巩利是个艺人,不懂生意场上的弯弯绕,选择相信了老乡的话。
没想到的是,王德贵的风扇厂一蹶不振,他迁怒于巩利,怪她不招财,拍的广告也不好,所以拒绝支付剩余的广告费用。
之后,王德贵关闭了风扇厂,见四海集团的办公设备好卖,便当起了经销商。
上次年会,王德贵和巩利在西州见面,巩利向对方结算广告代言费,还说王德贵有钱不给,将采取法律途径来解决。
王德贵又惊又怒,怀恨在心。
那天晚上,他在同楼层看到李云海和巩利神情亲密,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将他们约会的情景拍了下来。
李云海和巩利进入房间后,王德贵拍不到里面的情况,只能把具体的时间记录下来。
王德贵料定李云海和巩利有奸情,所以写了举报信,目的是针对巩利,李云海是被拉来当陪衬的。
李云海知道实情后,颇为无语。
他同时长吁了一口气,最起码不是巩利在背后算计自己。
最让他震惊的是,王德贵和巩利之间的纠纷金额,只是三万块钱而已!
对他来说,区区三万块钱,什么也算不上。
可有人却因为三万块钱,差点把李云海和巩利的名声都给搞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