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出了孙匡和孙暠事件。
孙权更明白,不能仅仅依靠孙氏宗族。
大哥那时是没办法,要手足血缘的人,信得过的,才能一起上阵杀敌。
此一时,彼一时。
孙家宗室之中,多少人是读书人,明理的人,多少人有大情怀,大智慧?
不能人人都是孙匡孙朗,还有孙暠这样的。
这样的人多了,孙家不长久!
孙权的做法完全出乎吴太夫人的所料。
当然,吴太夫人也能理解孙老二的苦心,诸如张昭张紘这样的,包括周瑜,朱治,程普,黄盖等等。
这些人跟孙家没有血缘。
只是因为多年的情谊,多年一起共进退,彼此之间很信任。
说到建府,广纳贤才。
吴太夫人又想起吴郡的陆家,还有顾家。
陆家和孙策之间,庐江城开始的渊源就不用再说了。
陆家眼见着孙策做大做强,没有因为近水楼台,暗中派出刺客就已经不错。
还有这顾家,他们与阜陵顾家那一支,也就是前顾氏和后顾氏的娘家,其实有些渊源。
这陆家和顾家两个大族因为那些事情,与孙策和孙家不可能是说无缝衔接,毫无嫌隙的。
孙权说:“无妨!
选贤任能嘛,只要让太守朱治拟好条文,列出选拔的要求,他们愿意来,我们也愿意收。
主要是大嫂这里,大嫂接触了许多农官都尉,这个事情是相当好的,不管是谁,他总要吃饭,总要养活自己的一大家人,没有人会跟粮食财富过不去。”
那两年,孙家三兄弟,孙策,孙权,孙翊,他们就是这么里外配合。
孙翊带兵驻扎在吴郡周边。
为吴郡外围保驾护航。
孙权和朱治张昭等集中精力潜心治理吴郡,在乔菁菁的技术加持之下,发展壮大,为孙策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
孙策则带着兵马,做他最擅长的事情,进攻荆州,让刘表坐立难安,让黄祖没睡过一个好觉。
那一年,乔菁菁顺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孙策刚刚拿下了江夏郡,以及杀父仇人黄祖的头颅。
孙策带着仇人的头颅回到吴郡,在富春县老宅祭祀父亲孙坚的亡灵。
亲兄弟几个都在父亲的墓前烧纸祷告。
吴太夫人感动的抹着眼泪。
这回终于够了。
老头子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儿子们一个个都有出息,有能耐帮,你报了仇,还在这世道之中立足。
长房长孙孙绍满过四岁,吃五岁的饭了,已经由母亲乔菁菁请了经学大才虞番启蒙读书,认了好些字。
孙绍在他爷爷墓前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