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视频中,
许放抱着吉他,右手猛然抬了起来,扫落下去,扫在琵琶琴弦之上。
蹬蹬蹬……
急促肃杀的琵琶音奔袭而来。
带着危险与杀气。
王衡屏住呼吸。
大气都不敢出。
仅仅一个扫的动作,琵琶曲的气势就已经凸显出来。
蹬蹬蹬……蹬蹬蹬蹬蹬……
气势进一步变猛。
肃杀之气更胜。
就像沙场上,敌军已合围而上,危险万分。
王衡听得脸色连变,“这已经是大师的弹奏,大师级的琵琶曲了。”
好歹是天王。
他是能听出好赖的。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
乐曲整体可分为三部分,由十三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分别是: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这首曲子以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
《十面埋伏》的第一部分有五个小段。
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的汉军阵容。
节奏自由。
将战争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听之,
如身临兵场。
弹幕直接就炸了。
“卧槽!!杀气腾腾!”
“第一声肃杀之音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还不投降!跪下!”
“短短几十秒已经吓出了一身冷汗。”
“想起了许放写的《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好强烈的杀气。”
“手速快到只能看到残影。”
“这才是十面埋伏!什么八面埋伏!弱爆了。”
“铿锵有力!热血沸腾!好的!我已经跪好了。”
琵琶声自由的转换,灵活、快速、压迫、强烈……
有人说许放弹奏这首《十面埋伏》的时候是“起手爆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