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萍凝视他,轻声道:“你知道,若动错一步,就不是清冤,而是开祸门。”
“我知道。”朱标看向远方,“所以我必须,一步不退。”
此时,另一处密室内,罗文谨的旧部、吏部郎中祝茂阳正与一人密谈。
那人身披长衫,面容普通,却眼光森冷。
祝茂阳低声问:“你真要动‘律清司’的人?”
那人点头:“动其副,不如动其辅。张允虽刚,却是明枪,易避。那位李箴,铁笔不斜,若让他翻出三年前案底,咱们的人就都要‘从实招供’了。”
“所以……杀他。”
祝茂阳倒吸一口冷气:“你疯了?杀刑部官员?京师皆目,如何掩?”
那人笑了笑,取出一张黄纸:“这是大理寺转押文书,李箴将于明日午后赴顺天府调卷,中途需独自入南市司库取卷三册。”
“……我们,只需安排他‘路遇匪徒’。”
然而,他们没想到。
当夜,李箴便收到了朱瀚亲自递来的一封手札。
封口处仅书三个字:“小心狐。”
李箴拆开一看,眉头紧皱。
第二日,他照常入库取卷,却暗中更改行程,由两位东宫密卫随行,另设一套空马车走原路。
黄昏时,空车果然于东南巷口遭遇袭击,马夫中箭,卷宗被焚——但车内无人。
李箴已安全抵府。
消息传至朱瀚处,他只轻描淡写一句:“果然要杀。”
沈岩问:“下一步怎么办?”
朱瀚低语:“让他们以为杀了李箴,案便能停。接下来……要让他们知道,这案子,不靠人办,而靠‘纸’。”
“我们,要让案卷自己说话。”
三日后,张允返京,带回成德全案新证——
包括主犯尸检未封、地痕新异、口供为假、证人失踪、官仓改账等证据一应俱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而更惊人的是——主犯“并未死”。
所谓“自缢”之人,是一名流民假扮。真主犯早已被“密押”,由仓吏严控口供,只为替上官洗罪。
案情一出,朝堂哗然。
朱标立刻上奏,请旨重审,并交御史台参刑部审理不力、顺天府丢案、御史失察三责。
三司皆震。
朱元璋看完奏疏,只笑了一声:“这小子,真敢动了。”
但他没有制止。
因为朱瀚,早已私下递了一道密折,只一句话:
“太子之责,不在为民伸冤,而在执笔书法——让法度之笔,不再为人所挟。”
“臣保,朱标无私。”
朱元璋放下奏章,看向窗外:“那便让他执笔吧。”
而罗文谨收到消息时,整个人瘫坐案前。
祝茂阳呆滞问:“该怎么办?”
罗文谨声音嘶哑:“没想到……他们早就在案前布了‘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