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能抵押多少钱最直观,资本最务实,不会听你讲故事。
很多所谓奢侈品,典当行压根都不收。
当然,看准了也不能迟疑。最大的利润来自复利,却也不能盲目相信理财的鬼话。
通胀自生就在复利计算方式里,他们从不会告诉你这一点。
昨天还在和梅芳说,庆幸现在的自己,什么都不用考虑。那些一线城市租了几千平方办公用地,雇佣大量员工准备大干一场的人,要说他们现在不慌是假的。
时代发展到现在,老板是最不好当的。尤其是现在,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各项权益,而且契约精神从来都是谁弱谁有理。
现在的老板我认为都是一些值得钦佩的人,起码勇于担当。需要遵守需要负责的东西太多了。
而且随时随地要学习,跟不上形势分分钟就被干掉,无声无息地被经济浪潮湮没,一点水花都没有。时间还不用长,只需要几个月形势不妙,基本上这个老板就被消灭了。
尤其是做实体做制造业的。网络经济大家都受益了,某宝只是平台而已,他们仅仅提供了交易平台,甚至还盘剥一道,当然这个钱他们应该挣。
有的人挣钱我眼红,某宝挣钱我服气。
真正给大家提供价廉物美产品,能支撑起来的正是依靠那些众多实体经济。另外还有在电商那里一单只要1-2元左右快递费的物流公司。
否则99包邮怎么做?
所以自由经济时代还在说老板黑心的那些人是没搞明白自己,现在不是之前了,统一安排统一分配,让你干啥就干啥,再大的本事也老老实实盘着,不然就是不安分。
现在是谁有本事尽管去发挥,真有能力的人犹如锥处囊中,必然会露出来。如果谁觉得自己被老板剥削了,真相其实只能是一个:“你只值这么多钱。”,
不要说曾经哪里有多高的待遇自己没去,无论如何那也是自己反复考量的结果,经过综合考量选择现在的,起码在目前是你觉得最好的选择。
这里说的“只值这么多钱”,也是这个前提,“目前”。至于以后谁有多大的机遇完全取决于自己。
我可以现身说法,来证明自己这张嘴不是只会说别人。
以这本书为例,别人的书不说粉丝云集,订阅量多夸张,但是大多数起码也有个差不多的样子对吧?
我为什么就不行?
事实就是真的不行。起码老天爷不赏这碗饭。
我能怪读者都瞎了眼不识货?那只能是我想瞎了心。
接受现实,这世界有的人确实看起来干啥都很出色。一度我也以为自己就是那种人,实际上真的是误会有点大。
喜欢做一件事,和能把那件事做好完全不是一码事。说不定你不喜欢做的事,恰恰就很有天赋。
我想过了,等这本书差不多完本的时候精修一下,从头到尾改一下。因为觉得随着蒲素的成长,我的行文风格也在变化。
刚退伍回来那时候的风格,和现在就不一样。
现在自己看看开头那几章自己都觉得做作的一笔!完全看不下去,羞愧的很。
亏得当时自己还以为都是真情实感,曾经还自以为得意。这就是想瞎了心,搞岔了自我情绪和他人认知的区别。
没把人家代入进去,先把自己感动了,这大概算是“自嗨!”
难怪没人看,什么玩意嘛!
是我水平进步了?自己看不起自己了?大概也不是,起码目前也没看出什么质的变化。
但风格上肯定我更喜欢现在的,起码轻松还不累,每天写的很舒服。
到时候改改错别字,把语句整通顺点,重要的是不酸溜溜的自以为很文艺。
很多描述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自己还费劲心思,其实读者根本不搭理那一套。大多数不关心那些有的没的,反而觉得冗余装逼,大家只重视内容和情节。
等精修过了,完本时候不管好坏,也算是一场修行。
这辈子再叫我做一次这样的事,我想是不大可能了。
写人家的事写不出来,胡扯不了,实在没那个本事。也就是自己的事增增渐渐加加工还行,关键是能支持自己写下去,花那么大功夫写别人的事犯得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