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看开看!!”
因为第一部造成的空前影响力,导致第二部在售之时,那热度简直爆棚,简直全民都在关注,光是从各个渠道预售的情况来看,销量丝毫不比之前的那些娱乐性质更强的小说要差!
要知道,这可是传统文学,短篇小说!
能够有这般销量,足以证明一切,连带着整个夏州读者的阅读层次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林秋用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字作为封面的语言,这第二部,则是用了《海燕》中的经典一句话: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呼!”
朱夏华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一部作品。
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刚刚售的第一时间,朱夏华就拿到了这本被全民疯抢的作品!
按照道理来说,朱夏华这样的作家,老贼完全可以写个“To”字寄语,并且送朱夏华一本,友好交流,可老贼从来就没有透露过其字迹。
原作漫画手稿上倒是有台词与文字,可原稿真迹都被公司收了起来,那些长安动漫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拿着放大镜研究的专业人士,否则放在全网关注下比对的话,应该还是能够现蛛丝马迹的。
打开第二部的第一页,朱夏华扫了一眼目录,就匆匆的开始阅读起了第一个短篇。
就是封面文字的出处,来自高尔基先生的经典之作《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散文诗!”
“这是……”
“俄州背景!”
朱夏华喃喃道。
在夏州文字之下,还特地有俄州文字,几乎是标注了这是来自俄州的社会背景。
《海燕》这部作品,当然不仅仅是描绘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要是仅仅只能够看到这一部分,多少是有些浅显了,而且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之所以《海燕》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
“这个海燕是指?”
“俄州的革命时期?”
如果没有第一部,朱夏华可能第一时间难以反应过来这部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
正因为有第一部作品,所以在第二部,朱夏华确定文章会有隐喻,既然往这个方面去想,那么一定就是在写俄州在二十世纪初的革命,这篇文章,就是在反映当时急剧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不出朱夏华所料,果然《海燕》的文字到了后半段,随着雷声愈加响彻云霄,“海燕”丝毫不惧,勇敢面对!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