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丈夫的这个回答,张黎虽然并不是那么能够接受,但是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面继续纠缠了。
李斯科的作品截止到现在为止已经全部完稿了,所有的书稿都已经按照规定的时间交付到自己的文学经纪人鲁博和兰登出版社的编辑手上了,虽然这个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需要保密的,甚至在上市前夕是不允许任何人都能够观赏的。毕竟如果在没有上市前夕就泄露了相应的文稿,可能会造成出版社和作家本人利益的损害,在网上阅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购买欲望可能也没有一开始那么高涨了。
但是为了完成出版社的宣传工作,兰登出版社在请求了李斯科的建议之后,还是如约的邀请了一些文学评论家,第一时间赏析到这部在他们眼中看起来是一部辉煌的文学剧作的。
想要在这本作品上市的时候,第一时间得到文学评论家的追捧和推荐,肯定要让对方了解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甚至需要了解这个故事所有的背景和情节,然后才能够贴合实际的书写一篇推荐给所有读者的稿件和报道。
这种事情在市面和行业里本身就不是什么太过于稀奇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会采取这种措施来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
所以说当文学评论家还是有着一些好处的,最起码能够第一时间观赏到所有市面上没有上市的作品和小说,类似的影视评论家也是如此。
对于这本小说以及作品的优秀程度以及作家本身的功底,这些文学评论家是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的怀疑的,甚至在拿到书稿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撇下了手头上所有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本伟大作品的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阅示深入,内心中对于李斯科的敬佩也越发的深厚。
这本小说无论是从本身的背景也好,还是周围时代以及世界观的塑造也好,以及那环环相扣的主线和所有整篇小说的脉络来看的话,几乎都已经超出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小说很大的范畴,甚至可以说在青年一代已经占据了龙头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功力能够与之所抗衡的。
这种思想从在一开始阅读了两句之后,就始终伴随着继续阅读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整部作品,全部阅读完毕。
1436。种族歧视
但是也正是因为阅读的过程中太过于深入的原因,也让这些文学评论家发现了李斯科在写作过程中故意掺杂的一些私货本身,只是一个文学评论家有所发现,最初的想法也只不过是自己可能想的有些太过于偏激了,又或者是作家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因为自己的解答和引申,让这本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沾染了一些这种气息。
但是等所有的文学评论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原本聚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互相分享和共同阅读和交流来完成自己的宣传文稿,同时提交给兰登书屋作为宣传计划的一部分。
但是当他们在闲聊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了一下自己的感受之后才会有自主的发现,原来几乎所有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同样的感受,甚至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根本没有做任何太过于隐秘的掩饰。
本来作家本自己的主张,并不会对他们文学评论家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考虑到自己接受了兰登书屋的雇佣之后,他们也在统计之后把这個问题上报了过去,毕竟现在的时代跟过去可不一样了,虽然某种程度上大家比较提倡言论自由和写作自由的概念,但是一些话题还是尽可能需要回避的,以免引起某些种族脆弱的玻璃心。
这本书在书写之前,李斯科已经有过相应的预料,因为原著在前世的时候也掀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一定程度上虽然改编了一部刻印在以世界影坛发展历史上的不朽名作乱世佳人,但是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改编和翻拍的可能性。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在映射着目前的美国社会状态,那就是在目前社会上广受争议的黑命贵的理论。
要知道哪怕整个美国一直在宣扬自己,国家是比较民主和自由的,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国家本身也是充满着矛盾和可笑的,种族歧视是在美国这个国家脸面上的一个脓包,要么是白命贵,要么是黑命贵,其他种族全部通通都要靠边站,一个本身没有任何平等性可言的国家,却总是在宣扬和崇尚着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其实严格来说,这本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歧视黑人的地方存在,而且这本书的主角本身也是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立场去评价这件事情的。而且通过主角斯嘉丽的口中说出的话语,也确实正是如此的社会事实,人们都喜欢勤劳善良的群体,同时这些人也需要具备一些教养,而且这个喜欢的群体并不限制于你到底是一个白人还是黑人。
这本身也是因为社会的状况,所以形成的局面。因为白人更容易接受一些比较良好的教育,而黑人可能也有一些自身素养比较好的存在,但是人们并不会去把目光放到这些人的群身上,通过报纸以及所有消息来源,总是能够看到那些聚众闹事的黑人们出现在头条的新闻,所以不由自主的就形成了一些比较刻板的印象。
本来如果这个作品放到别的时代,可能不会让人这么容易受到攻击和被动,甚至整个文学评论家的群体本身也都是由白人和黄种人组成的黑人的存在,几乎是一个没有不知道是刻意的原因还是本身这个职业的组成就是如此。
或许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受到的迫害和攻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态度尤为的慎重,甚至十分的恐惧和回避。
而这个问题被交到兰登书屋的手上的时候,这些出版社的负责人们一时之间也是感觉有些棘手的,说实话,他们对于黑人这个群体本身的观感也不是很好,但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不管你内心想的事情是什么,又或者你本身的观点是什么,但是都不能够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更不能通过作品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因为如果一本作品真真正正这么流传的话,造成的影响力过大,会引起所有黑人群体的一致攻击,让原本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小事情再次酿造成整个社会关于歧视的大讨论。
如果这个话题换成是别的事情的话,兰登书屋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只有越大的话题度才有可能让这本作品的影响力越大,同时也能够省却一些宣传的费用,直接通过这些事件的传播,正式的步入所有人的眼帘中。
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宣传方式。
但是涉及到种族歧视的问题由不得人不慎重,兰登书屋尽管心里一边十分的惋惜,但依旧还是把书稿重新转回到了李斯科的手上,这种行为自然不是退稿,而且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没有办法会拒绝李斯科的投稿,只是想跟这位世界名流的作家们商议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尽可能的看看能不能修改一下文稿,规避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而李斯科接到出版社的回馈之后,一时之间也是有些无奈了,说实话,因为自己自身血统的缘故,他对于黑人本身就不是那么的喜好,当然这种意见是集中在这个群体,整体的本身向自己牧场本身也聘请了一些黑人的牛仔,再加上维斯本身也是自己家族的老家臣了,所以对于维斯他并没有太多的歧视和别样的看法。
但是钱是自己所了解和熟知的,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很难给这个种族提起一些喜爱的心情,通过自己写作的时候再描写到这个桥段的时刻也曾经想过,是不是要修改一下,但是最后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如实的书写了下去。
通过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认知和三观,本身就是一个作家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作家愿意在自己的作品里掺杂一些本身的看法和私货。
可是确实种族歧视的事件影响的太过于恶劣了,哪怕出版社对李斯科的作品充满了信心,也惧怕这种事情带来的随后发酵以及后续的影响。
李斯科陷入的难题正是这个问题,他现在一边纠结着自己到底要不要修改文稿,另外一方面又怕自己修改过后,作品的质量没有达到原本的高度。
1437。劝阻
“李,要不我们还是考虑考虑修改文稿吧,毕竟这次涉及的话题实在是太过于严重了。而且以目前的状态也不太合适,继续站在这个角度和立场上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关于修改之后的上市时间,我们可以再拖延一段时间的,再加上现在的宣传计划也根本没有正式的展开,只是稍微有类似的预热行为,一切还来得及。”
关于这件事情,鲁博作为李斯科的文学经纪人,自然是对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算得上是了如指掌的,站在经纪人的角度上,他很难支持李斯科目前的行为,而且也竭尽全力想要通过自己言语的引导改变对方之前的想法,把所有的麻烦全部扼杀在源头里。
要知道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中,好像种族歧视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闻之色变的话题,甚至有些有色人种依靠着这扇大旗,几乎达到了攻无不克的地步,而且涉及到这个话题之后,几乎能够影响到社会上所有人关注的目光,携着大家的议论之声,站在道德的高处抨击着所有人。
在这件事情上栽过跟头的人数不胜数,哪怕你的身份地位贵如一国总统,也根本对抗不了这发出震耳欲聋声音的民意。
不管你内心对于这個话题到底保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意见,甚至是想法,但是都没有办法正确的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因为一旦你有表现出类似的倾向,就会被所有人断掉任何的后路和支援,只能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的站在原地,等待着这些有色人种的蜂拥而至。
而兰登书屋的意见也是如此,在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还是保存一下自己的观点,让这些议论的话题以及可能会对自己作品和人身安全产生影响的事情从源头上停顿下来。
而且关于这件事情,他们也做了足够的保证和条件,如果李斯科愿意接受他们的请求进行文稿的修改,他们保证会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和麻烦,任何一个见过文稿的文学评论家和接手过的编辑,在这件事情上都会选择闭口不言,甚至好像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而修改过的文稿也被被他们当做是最先的文稿进行对待,在随后的宣传工作上也会加大攻势着重表扬这本作品在文学上面的成就,以及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