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手头上的事对完之后,终于下班了。
叶昭和甘小凤撑着伞回小西楼,阿琴和木心之前一直住艾琳的宿舍,前两个月公司重新租了一套房作为员工宿舍,距离都不远,大家平时走路上班。
回到院子里,巧姨、肥婆英站在廊檐下跟艾嫂说话,叶昭走过去,只听艾嫂在说:&ldo;我的意思就是想捐就捐,想不捐就不捐,她有儿子,我们没必要替人养妈,是不是?我们家那位非得要做这个老好人,气死我了。&rdo;
肥婆英嗑着瓜子,道:&ldo;我不捐。住院的时候,富贵替她交了50押金,连句谢谢都没有。&rdo;
巧姨:&ldo;村委不是有钱吗?直接村委出钱好了。&rdo;
艾嫂吃着肥婆英手上的瓜子,小声说:&ldo;村委的钱不能随便用,梁婆不属于孤寡老人。&rdo;
巧姨见叶昭走过来,跟她道:&ldo;梁婆昨天出事了,刮风下雨的,顶棚倒塌,把她腰给压了,幸好哑巴发现了,及时把她送去医院。&rdo;
叶昭也好奇大家怎么要捐款给梁婆,她问:&ldo;这医药费不够吗?梁婆应该存了挺多钱的呀。&rdo;
肥婆英道:&ldo;还说呢,她儿子去了港城那么多年都不回来,上个月回来把她的钱全卷走了。不是看曾老九买房了吗?她儿子也想买,逼着梁婆卖地,梁婆不肯卖,把存了几十年老本全给儿子了。&rdo;
艾嫂吐掉瓜子壳,道:&ldo;梁婆出事住院后,村委给她儿子打电话,让他回来,他说没空不回,让他打钱,他说没钱。这养的什么白眼狼,真是生儿子不如生块叉烧……&rdo;
叶昭不好评价什么,她手里挽着一兜的龙眼,给大家分了。
回到家,走在后面的巧姨轻声道:&ldo;这倒是个机会,把梁婆那块地皮买了。&rdo;
叶昭笑道:&ldo;巧姨,你变了,你不是看不上紫竹林那一片的地皮吗?&rdo;
巧姨道:&ldo;我是看不上,但一大块地皮,缺个角,总觉得怪怪的,而且梁婆那位置算好的,起码挨着路,建房子也好,出租给人也好,都方便。&rdo;
叶昭把伞撑开放阳台上:&ldo;梁婆不愿意卖。&rdo;
巧姨:&ldo;今时不同往日啦,治病都没钱,以后出院还得请人照顾一段时间,没钱怎么能行?我帮你去问她。&rdo;
叶昭想了想,道:&ldo;还是我去吧。我明天抽空去,顺便看看她。她在哪家医院?&rdo;
&ldo;就人民医院。&rdo;
曾祥回到骆家的半山别墅,他去二楼跟奶奶说了会儿话。
骆老太是海城出生的京市人,年轻时是富了n代的大家闺秀,老了则是个传统且精明的老太太,平时不管事,但她抓稳了家族的财权,所有人对她是又敬又畏。
这几年骆家发生了太多不好的事,先是女儿一家,出意外的出意外,生病的生病,一个接一个地走了,之后是她小儿子在国外为了一个男人吞枪自杀,老太太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这心境郁结,也跟着生了一场大病,整个身体的状况是大不如前。
自从曾祥回到港城读书,骆老太似乎又看到了家族的希望,她最近身体才算养好了一些。
骆老太下午就听说孙子要回来,早已经吩咐厨房炖了花旗参鸡汤,她坐在沙发上,看着孙子喝汤,笑道:&ldo;花旗参凉血的,适合你们年轻人喝。&rdo;
曾祥问:&ldo;姑姑这两天没来吗?&rdo;
骆老太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去世,曾祥口中的姑姑,是她的干闺女,她笑道:&ldo;她最近在搞什么艺术展,宋家那闺女在帮她忙,嘿哟,可会说话了,哄得你姑姑要认她做干女儿。你认识吧?&rdo;
曾祥没听懂:&ldo;什么?&rdo;
&ldo;宋家的女儿,长得还挺漂亮的,叫什么名字来着?&rdo;骆老太说着看向旁边的洪姐。
洪姐是跟了骆老太多年的保姆,她笑道:&ldo;宋心怡,跟大少差不多大,也是在上中七。&rdo;
曾祥听明白了,是宋荣记宋太的千金宋心怡,要认他姑姑做干妈。
洪姐笑道:&ldo;这干亲真要认成了,那宋家跟我们也算是干亲了。干亲的干亲。&rdo;
骆老太不以为然,她不喜欢宋家的人,在她眼里,宋家就是暴发户,土包子,但她一般不会轻易说自己的喜恶,只道:&ldo;真能折腾。申儿,不要只喝汤,你吃点肉。&rdo;
曾祥在外面跟祁叔一起吃过饭了,他说:&ldo;我不饿。&rdo;
骆老太看着孙子,小声问:&ldo;申儿,我听说,你今天从账户上划走了两千多万?&rdo;
曾祥&ldo;嗯&rdo;了一声,他知道这事瞒不住,老实交代:&ldo;买了六个门面。&rdo;
骆老太并不心疼这两千来万,这是骆申自己的钱,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且买房好呀,买房比那些出去乱投资的二世祖好多了,老太太笑道:&ldo;你什么时候学会投资的?&rdo;
曾祥憨憨笑道:&ldo;刚刚交了学费。&rdo;
骆老太点头:&ldo;这么多年,每个月家族基金给你发的钱,你连看都不看一眼,奶奶多怕你跟你那不成器的叔叔一样,没有半点财商。早点学会花钱,是好事,奶奶支持你。而且你也没乱花,听说这六个门面的地段都不错,以后肯定会升值。一个下午就谈成了,做事果断,奶奶喜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