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纤阿懂了,这是要她好看。
她忙认真点头,发誓道:
“您放心,我都记住了。”
裴纤阿决定,在会试之前,她绝不会过多用自己在现代的思考方式去干涉这个时候的想法。
古代科举是严苛的,严肃的,也是约定俗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其方式方法的。
进了学堂,都是点一个数字,进去的一个,连考场都是三个学室打乱了顺序的,裴纤阿无一例外,被分到了丙字班的教室。
周围坐的学子相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只有过一两次见面,点头之交的那种。
这一次测试,学堂里所有的夫子不仅到场,还连孙里正和裴老爷子都来了。
每个教室都有一两个夫子进行监察,以防有学子作弊。
若有学子作弊,则此次考试无效,学习者先修德,德行不好,只怕是读书也无望。
因
此所有夫子再进行教授课业的时候,都会提前说一句,那就是无论成绩好坏,作弊会会将人钉在耻辱柱上,往后也不会在收此学子进行授课。
情节如此眼中,跟坐牢有了前科都没差别。
裴纤阿瞧了眼诗赋的题目。
是做一诗一赋,诗则是规定了是一首七言绝句,但是无题材。
而赋也是即兴发挥。
裴纤阿写的是题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时众口相传,脍炙人口,而裴纤阿之所以写这首,是因为此句中蕴含的哲学意味。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站在最顶端的时候,看潮起潮落,只需要换个角落,既是水也是山,万物唯心尔。
自然会有人细细品鉴。
而诗赋,裴纤阿原本是想把封神榜的故事写下来。
却但是她决定写一则寓言,樵夫与蛇。
第一段,写暴雪将至,万物凋零,山川冷漠,颗粒无收。
第二段,写樵夫的家景如何寂寥,几个孩童嗷嗷待哺,入山中打猎却无收获。
第三段,写乞求神明无果,旁人紧闭门户,自顾不暇,饿殍遍野。
第四段,写众神嬉笑怒骂,谈笑间对人间指指点点,将凡人作为乐子。
第五段,写樵夫上山想碰碰运气,遇见了一条冻僵的蛇,樵夫看他可怜,便将他放在自己的怀里。
第六段,写蛇苏醒之后,它弓起蛇身,想咬死樵夫,谁料
樵夫早有准备,一把掐住蛇的七寸,用砍柴的斧头,将它的脑袋剁下来,最后笑吟吟地拿回家给家里的妻小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