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书颖在南院王府宴请在燕云的高层将领、随驾的文官和燕云归附的文官,共庆燕云光复。
各文臣武将纷纷祝酒,有祝女皇陛下“千秋万载,一统天下”的,也有祝女皇陛下“青春永驻,永享仙福”,有祝女皇陛下“文治昌盛,武道长存”的。书颖也就与众臣同喜,多喝几杯。
便有北朝归降的帮助治安和恢复民生有大功的一位文官卢文进说:“臣早年就拜读陛下诗词,犹记得陛下西征时写过一首《清平乐》。
词云:‘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王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红?’当真豪情,胜过曹孟德多矣!”
这卢文进原是范阳卢氏之后,真论起来,和她祖母五百年前是一家。范阳卢氏在唐朝时就族人繁盛,战乱时各支分散,有些在北朝繁衍,南迁的又在南朝开枝散叶。
南朝北伐大军进城之后军纪严明,人心很快归附,如卢文进这类汉官在北朝为官了也是二等公民。既然南朝是如此政策,这些汉官反而积极表现,确实给了北伐驻军和北伐文官很多方便。
像卢文进这种人,知道叶皇的亲祖母出身范阳卢氏,便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了,就算别人看他是降官,他自己却不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
卢文进朗诵这词时那神态比朗诵李杜之诗还要惊叹,折服之态,余下文官也大多抚须享受之态。
书颖为了得天下人心和赚钱,干过些不要脸的事,这时见他们这个样子,老脸也通红。不过大家见了也只当她是多喝了酒或者高兴,不会怀疑她不要脸的。
那卢文进又说:“值此收复燕云,灭亡北朝之千古武勋之际,若是能得闻陛下新作,可是天下人的福气。”
便有文臣一个个附和,把她的文才往天上吹。
书颖在燕云也是一整天在忙军政要务,她还派了燕王和一些工部臣子在幽州北边通过置换和购买的方式征地,以备作筹建新都、皇宫、太庙、官衙的地方。
所以她都没有想过文艺方面的事,这时人家是拍马屁,盛情难却,她要是翻脸,大家反而不能好好办差了。
“嗯……朕许久没有此雅兴了,也罢,备笔墨。”书颖轻轻一笑,绝不会让人看出任何不要脸的本质。
当下便有太监命人搬了桌案上来,书颖道:“将侧殿的大理石屏风搬来。”
太监们将屏风搬进殿来,书颖捡起一卷长纸轻轻一甩就挂在屏风上,那卢文进躬身上前,殷勤地将纸铺开挂牢。
几个降官代表见女皇未恼,也起身上前。众武将见他们这个模样,心中都有些不屑。
一卷长纸挂好后,书颖拿起狼毫笔蘸了墨,挥洒写下诗名:【北伐收复燕云】
“陛下好字!”
“这力透纸背,笔意圆转如意,气宇轩昂。”
“这字的架构深得二王之精髓。”
“二王却没有这股帝王贵气霸气!”
“很是,很是!”
只见她接着写了七律,她每写一句,便有文人摇头晃脑念一句和吹彩虹屁。其实她就算写出一首屎,他们也能吹捧成蛋糕想,可是当他们读着诗句时,心下却真的震撼惊艳,像是沉入梦中。
但见诗云:【燕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奔北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1)
书颖写好后,呼出一口气,放下笔来,叹道:“论起收复燕云,朕一时也想不出更贴切的诗句了。”
几个文官如梦初醒,惊叫:“大作!大作呀!”
“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
余下从洛京来的文官和读过诗书的武将一看,也不由得被震撼。女皇的诗比豪放的曹操更有一股纵横古今的豪迈,也有一种乐观自信的感染力。就算是不太支持她称帝的文人也忍不住喜欢“她的”诗词。
书颖端起太监送来的酒喝干,虽然诗是抄袭的,不过那笔字还让她挺得意的,于是笑道:“再写一首。”
于是又龙飞凤舞写道:【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愿提十万虎狼旅,横刀立马入上京。】
这诗字句直白,却有一种这时代别的文人写不出来的爽感。在场的人初时觉得像打油诗,可是诗的立意和现在的情势相融,却另有一种崇高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