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严如此做之后,义阳郡内的世家豪族感于王题族人冤枉,于是便纷纷上书向李严求情。
可或许是要维护自身的面子,李严不仅不顺水推舟释放王题的族人,甚至还狠狠责备了一番那些为王题族人求情的人。
李严的这个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
不久后,感到惊恐的义阳各世家,大多开始往南迁徙,还有不少如王题一般投向了北魏。
这个事件发生后,义阳郡内流传出一句民谣:
而糜旸不知道的是,在他要来荆州的消息被李严
得知后,李严为在糜旸面前留个好印象,竟想着擅离职守前往江陵迎接糜旸。
幸亏李严的这个想法,受到了陈到与邓芝的强烈反对,他才悻悻作罢。
当糜旸听完李严近来在义阳做的一切事后,他的内心已然挂满了怒气。
糜旸将手中酒杯狠狠掷于地上,然后大怒道:
说完以上的话后,糜旸犹自觉得不能消散心中的怒气,他又愤愤地说道:
说着说着,糜旸将怒气波及到了邓芝的身上。
糜旸直接手指邓芝说道:
糜旸的责怪,让邓芝紧张不已,他支支吾吾着跪在糜旸的身前,向糜旸请罪起来。
宴席内的众人,见糜旸真的发火了,他们也都一个个吓得来到场中跪下,以示请罪之态。
邓芝作为州刺史,荆州臣子大多是他的属吏,邓芝有监察不严之罪,他们自然一个个也逃脱不了。
就在荆州众臣,都在向糜旸请罪之时,陈到开口为邓芝解释道:
说完这番话后,陈到又小声的说出了一个理由:
陈到的这句话声音很小,小到只有糜旸一个人能听见。
而在听到陈到的这句话后,糜旸方才后知后觉。
朝野上下许多人都知道,刘备在世时,曾有意将糜旸抬为东州系大臣的领袖。
而李严又是东州系大臣的中流砥柱,任何想要动李严的人,势必都会优先考虑到糜旸的存在。
故而邓芝的顾忌,是很正常的。
诚然季汉的政治环境,不如曹魏那般充满了勾心斗角,但要说季汉的大臣都没有自己的小心思,那也是不可能的。
糜旸也不可能要求,季汉的每位大臣都如诸葛亮那般,无视个人利益荣辱,品格无限接近于圣人。
而这也是陈到为何会趁着酒意,询问试探糜旸的缘故。
若是方才糜旸没表现出以公为重的态度,那么陈到就会以醉酒为借口,将今晚的事合理地揭过去,并私下里会劝邓芝另想他法。
陈到不是信不过糜旸的为人,相反的,陈到是很认同糜旸有的风评的。
可恰恰如此,陈到今晚才更要试探一下糜旸。
世人皆知刘备仁义,但世人也皆知,刘备是个十分重情义的人。
当年糜芳在荆州倒卖军器,都快卖成荆州首富了,关羽也曾向刘备举报过这事,但刘备知道后,竟连一道斥责的文书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