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西夏在这个关键点的出兵,其意图就是在呼应青唐人在西边的军事举动,进而希望收复之前丢失的旧土,重新控制横山要塞。
赵佶大惊,立即召集重臣议事。因为胡衍曾参加过此前青唐之战,此前高俅曾专门提醒过青唐风险,所以也就被特意召来共议。
左相蔡京自然是力荐王厚与童贯总领陕西各路,并分东西两路进行平叛并拒夏。
枢密使蔡卞则毫不客气地先行弹劾童贯,说他此前在陇右根本没有巩固好就急于将兵力调至熙河,同时推荐的陇右都护王舜臣也是安抚失当,激起赵怀德反叛,理应严惩。
只是蔡卞没有意识到他所弹劾的这些点,都是皇帝赵佶之前所认可的,此时相当于在毫不客气地指责皇帝。所以,赵佶冷冷地说道:“西北告急,诸卿理应先议如何应对,至于谁有过失,容后再议!”
此时早有准备的高俅则上前请命道:“臣同意蔡相的东西两路分兵建议,但是考虑到西贼攒力多年,此时出兵,定然是全力而攻。因此理应由童制使总领西北军事,与王经略领东路兵拒夏,而陇右之青唐叛乱,臣推荐知河州的刘子文领西路兵进行平定。”
实际上高俅早就私下与赵佶商量过了这个意思,此时赵佶故意皱起眉头道:“刘子文可否能够担此大任?”
胡衍立刻心领神会地站出来道:“刘子文本乃泾原大将,当年攻略青唐时,战无不胜,青唐人畏其如虎。而且眼下,他驻守河州,距离陇右最近,由此发兵,可一路重现连克廓、湟及西宁州之旧路。如担心其领军资历不足,可由朝廷遣一监军同行即可!”
赵佶点点头问:“如此,西路军何人监军为宜?”
高俅立即上前自荐:“臣蒙陛下提拔,入三衙以来,未立寸功,时时愧之,愿以卑贱之躯,誓复我大宋疆土!”
赵佶大喜道:“炎师能有此心,朕甚慰之!”
而蔡卞原本就是极不满意童贯的权力过大,听了高俅的自荐与皇帝的认可之后觉得,虽说眼前这个高俅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监军一职,本来就是代表皇帝监督武将,以皇帝信任为主。派高俅前去,总好过再派一个与童贯差不多的宦官,于是他便点头附和道:“高管军若愿为西路监军,自然是妥当之举!”
蔡京对于自己哥哥屡次与己作对,已经是恨得牙痒痒的,但是他也同时明白西北此战,拒夏是主战场,高俅与刘仲武一线并不影响他所推荐的王厚与童贯的主功。再说了,高俅去分润的,是童贯的军功,对他而言,也没有一定要反对的必要,所以他也表示认可。
其他如赵挺之等人,原本就不擅长军事,对于这类事务也都不会提出反对。
于是,高俅便在胡衍在再三保证与承诺之下,壮怀激烈地告别了皇帝与京城中的诸多狐朋狗友,带上了一支禁军中的所谓“精兵”护卫,带着圣旨即刻西行。
此时的陕西各路,虽然还未等到朝廷对他们急报后的回复,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陷入被突袭后的慌乱。多年与西夏的对抗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边境应急机制:
首先是这次被西夏军队重点攻击的泾原路,虽然最前方的定边军被西夏重兵围困,但是折可适却没有太大的慌乱。因为定边城新修的城墙足够坚固,而守城的又是他最信任的堂弟折可大,最近两年也从未忽视过备战物资,城里的军粮军械储备足以应付三个月以上。
而他也迅速调集了渭州骑兵,从汇驼寨方向出动,时不时地对围困定边军的西夏军外围进行各种骚扰攻击,以尽可能减少守城军民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环庆路、鄜延路的北部边境各州城也迅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同时等候朝廷最后的指示。
而在熙州的童贯与王厚,却是一惊一喜:
惊的是陇右出现的青唐人叛乱,虽然宋人不怕青唐人,但是那里地广人稀,调动部队十分困难,而且陇右主要兵力与王舜臣一起被困在了宣威城,这件事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喜的是西夏人终于动手了。自从他们到了熙州后,所有的准备都是冲着北面的西夏准备。毕竟宋夏和平这么久,对方不动手,自己再着急也没用的。如今久违的战火再度点起,童大帅感觉到自己的官职又要往上升了!
对此,童贯立即以目前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的名义,命令熙河兰会、泾原、环庆以及鄜延四路全面动员,同时派出使者,直接向皇帝请命要对西夏人全面开战,并宣称只要圣命下达,他必将一手平定青唐之乱,另一手组织发动自熙宁以来对西夏人的最大攻势,以全面攻入西夏境内,带领西北诸将会师兴灵,为皇帝立下自本朝以来在西北的不世之功。
至于枢密院,童贯知道蔡卞向来看不惯他,而他也根本也不把枢密院放在眼里。他相信只要有皇帝的信任,他就完全可以依着自己的心情行事,不必把那帮官僚放在眼里。
不过,在高俅率人从京城出发,提前急行的金牌急递将此次的圣旨内容送到熙州之时,着实地让他先郁闷了半天。
好在最后还是王厚帮他重新理清了思路:
本来这次西夏人的阴谋就是东西两路发动,打他们一个首尾难顾。青唐丢了不拿回来很丢面子,但要向西派兵,东边就毕竟要做些舍弃。
所以如果就算是如童贯之愿,将这次所有的战事都交给他们,一样会面临着如何安排兵力与重点的难题。
但是现在却是皇帝先帮他进行了分工,西线交给高俅与刘仲武,那里的胜负与结果就与他们没有了关系。虽然说一份大功劳可能就拱手让与高俅了,但是毕竟腾出来的精力是可以从西夏身上捞回啊!
“卖给高监军一个面子又有如何呢?”
童贯最后也就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