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很久没有画基尔兽了,创造一个有基尔兽的世界的想法也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仅仅只是高中生物就让他学得力不从心,那些竞赛题目看起来更是和天书一样。
“创造一只数码兽”,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白日幻想也就不成熟的小屁孩能想的出来。
在小学阶段对学习游刃有余的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切身感受到了自身能力上的不足。
正是因为无法事事顺心如意,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身的无能为力,人才能明白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客观唯物世界。
他只有一具普通地球人的身体,拥有人类平均水平的智慧。
许多事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没有天赋再努力也没用,更何况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很厉害的天赋。
总之,因为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和愚蠢,所以他放弃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有上不完的兴趣班,有麻烦的学习和考试的现实世界是真实的。
有数码宝贝和基尔兽,有奥特曼和光之国的幻想世界是虚假的。
现实是无聊且痛苦的,幻想是有趣且快乐的。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不就是否定外界客观实在,只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人么?”
李恒给穿上厚棉袄的心圣画像又添了一顶高帽子,上面顶着一颗皱巴巴的小球。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向往着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客观唯物的思想是一种自然的本能。
孕育唯心观念的土壤就是痛苦与恐惧,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
因为无可避免的死亡感受到了恐惧与痛苦,切身感受到了自身面对现实世界的无能为力,所以投向了轮回与鬼魂之说,期盼着有个无所不能的神来拯救自己。
宗教存在的价值便是如此了,它们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孕育的产物。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心圣也就活了区区不到六十载。”
“人活一世不过几十年,人死之后外部的客观世界便与己无关。”
“如此看来,心外无理之说很有道理啊。”
“对于王阳明而言,死后便再也不能感知到外部世界的任何东西,1529年以后的地球对他来说就是那朵遥不可及的花,永远也无法出现于他的心中。”
“既然永远也无法感知,那么对他来说,1529年以后的一切历史是否是客观存在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到无法观察,李恒便想到了可观测宇宙。
广义相对论下,时空是一个整体,时间尺度也能变换为空间尺度。
对于无法超越光速的地球人来说,千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便是全部的世界。
“可观测宇宙还是太大了。”
“即使不去南山,王阳明本身还能从他人那里知道南山花开花落的消息。”
“心外无物更注重个人的直接感官体验。”
李恒摇了摇头,这是对全体人类而言的世界大小。
对寿命不到百年的普通地球人,以旅行者号每秒17千米的速度计算,一个普通地球人可能体验的世界最大只有350个天文单位,连太阳系都出不去。
这么算来,太阳系外的宇宙星空是否真实存在就与普通地球人的人生没什么关系了。